徐广征官方网站
http://www.shengshiyishu.com/person.asp?big=746
个人简介

徐广征,山东曹县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报》特聘书法家、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合总会艺委会理事、菏泽市陶瓷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古街书画院齐鲁分院副院长。书法四体兼攻,尤擅行草,入古出新,典雅凝练,飘逸畅达,独具风韵。 书法作品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全国第一届行草书展、全国首届扇面书法展、世界华人书画展、全国首届“小榄杯”书法大展及全国楹联书法大展、中日韩书法交流展和山东省第三届书法篆刻展等重大展览。在二十一世纪全国书法篆刻展等大型展赛中获金奖20余次。 书法和文学作品发表于《中国书法》、《书法》、《中国艺术报》、《时代文学》、《书法报》、《书法导报》、《散文》等国家级、省级报刊600余次。1998年《书法报》专题介绍,此后《中国书画报》、《书画艺术》、《美术报》、《青少年书法》杂志等在“书坛人物”“青年书家”“国展菁华”栏目专题、专版推介16次。2007年1月《中国书画报》又以《厚积广征,出之性灵》为题专文予以重点评介。2012、2014年《中华书画报》《都市文化报·艺周刊》刊全版介绍。 1996年主编出版《十人书法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2009年出版《徐广征书法艺术》二册。书法作品被收入《当代著名书法家精品集》等60多种典籍。书法作品被中国美术出版社、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中华慈善总会、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专业书画机构、国内国际知名收藏家等收藏。 详细
作品
徐广征作品
徐广征作品
徐广征作品
徐广征作品
徐广征作品
徐广征作品
艺术家资讯
评论文章
天道酬勤翰墨溢香
——记书法家徐广征
 
十多年前,我在《书法报》上拜读了徐广征的作品,曾去函向他求教。彼此鸿雁传书,交流日多,不曾晤面却成了至交。此后在《书法》、《中国书画报》、《中国书法》等权威性报刊常看到他的作品,我更按捺不住仰慕的心情,总想一睹其风采。
走进他的书斋,我便溶入了一种朴素的氛围,“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感觉油然而生。见面交谈之后,这种感觉更加强烈。在我的印象中,他睿智,勤笃,胸襟若谷,是一个“让作品说话”的书法家。
 
一路风雨花自馨
鲁豫交界处的曹县,地处黄河故道。这里历史悠久,素有“书画之乡”的美誉。母亲河孕育的鲁西南平原,养育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黄河的浩荡,孔孟儒学的文化底蕴,大众书画热潮,时刻悸动着每位艺术家的心扉。
生于斯长于斯的徐广征,少年时代即爱好文艺。他1966年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乡村生活的艰辛磨炼了他的意志,激发了他的学习热情。他从小学起,每门功课都优秀,尤爱语文和写字,并开始拿起毛笔写写画画。学校没安排写字课,但有写字教材,他常与几个要好的同学利用周日,在学校里自发练《中学生字帖》。也许是初学便显示了不凡的才情气质,同伴们都以他为范。老师和同学几声赞赏和喝彩,成了他日后走上书法之路的无形力量。这时候,他家庭生活困难,书籍费都靠挪借。他不得不关注生计,他放弃了上高中考大学的机会,考取了师范。1983年初秋,他背上行囊,踏上了去菏泽师范求学的道路。
三年师范收获很大,奠定了他坚实的人生基础。在师范里,他兴趣广泛,爱好文学、书法和美术,兼校报、广播室主编、书法兴趣小组组长,是第二课堂的骨干。他用功最勤的是书法。师范开设书法课,他如鱼得水,欣喜若狂。从柳公权楷书,从一点一画练起,他坚持临习,如痴如醉。他的临作,无论点画、结构,都达到了极似,每次作业均受表扬。他还兼习欧阳询、褚遂良的楷书。法度严谨的唐楷,使他练就了扎实的功底和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他又学习了行书、草书。就在这时,他第一次在《语文报》上发表了书法作品。其间,先后得到汪亚辉、黄体刚、张剑萍、张树林等先生的教诲。
1986年徐广征师范毕业,开始了中学教师生涯。他教语文课,又担班主任,工作很繁忙。他利用业余时间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序》、《十七帖》。他并未因此耽误工作,反而促进了教学。他省吃俭用,购买各种字帖和有关书籍,坚持在废报纸上临帖,总是把墨汁掺上水提高利用率。偶尔弄到一张宣纸,便如获至宝。学校经常停电,他每每夜伴孤灯读书写字。星期天和节假日,倘大一个校园,静悄悄的,只有风吹树叶声,他目不窥园,耕耘于自己的翰墨世界,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日子。一份辛苦,一份收获。他的书作在《中学语文报》、《人民教育》、《青少年书法报》上发表,还荣获“叶圣陶杯”全国教师书赛一等奖,他学习书法的劲头更足了。
从乡村中学调入县城后,他的视野进一步开阔。对照古帖,他觉得自己的书法语言不够丰富,古典气息仍不浓。于是,他决心向传统更深处钻探。他反复临摹“二王”、米芾、苏东坡等人书法,努力从先贤大师那儿汲取养料,寻找鲜活的艺术基因而融进自己的创作,书写水平不断跨上新高度,进入新境界。
1987年,他参加了河南省书协以张海先生为领军人物的书法函授班学习,得到了索宏源、李强、王朝宾等名家指导。1990年,他参加了菏泽地区书法骨干分子培训班,得到了山东省书协邹振亚、张业法、韩庆生和中国书协张荣庆、刘文华等著名书家的面授,认识和技法均提升较快。此后,他还有缘得到书坛名家曹宝麟、周俊杰、崔志强等人的指教。
砚田耕耘苦,汗水催奇葩。他的作品从小县城走进了大都市,从县级展览走上了“国展”。其书作先后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书法新人作品展”、“全国第一届行草书展”、“全国首届扇面书法艺术展”、“中韩首届青少年书法交流展”及“中日韩书法交流展”、 “小榄杯”全国书法大展;在全国性书赛中获一、二等奖30多次;在《中国书法》、《书法》、《中国书画报》、《美术报》等报刊发表600多件次;入编《当代著名书法家精品集》等60余部典籍。1995年,他成功地举办了个人书展,《中国书画报》进行了报道。《中国书画报》、《书法报》、《书法赏评》、《书法之友》、《写字》杂志、《诗神》、《青少年书法报》、《联合报》、《现代文秘》纷纷在“书坛人物”、“青年书家”、“书坛新星”、“国展菁华”栏目推出专题予以介绍。他2001年被中国书法家协会吸收为会员,作品被国内外专业机构和有关人士所收藏。
 
扎根传统品自高
在众多艺术门类中,没有比书法更注重传统的了。传统是多少代先贤大师心血和智慧的结晶,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古代书法的完美丰富,是永远挖掘不尽的宝藏。“立志不随流俗转,留心学到古人难。”徐广征把自己的艺术根系定位于传统基座上,将艺术触角打探于传统的肥壤沃野。
他独爱帖学,主攻行草书。他根据历代书家学行草的成功经验,决定选“二王”、米芾的法帖进行研习。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几乎界定了书法之所以成为艺术的内涵。领悟其笔法,就成了后人进入书法堂奥的途径和是否达到一定高度的尺子。学之成家者代不乏人,如米芾、董其昌、王铎、黄道周等。书法史已证明,“二王”字体中蕴藏着书法这门艺术的深层原理和内在联系,在其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发挥,就能走出一条成功之路。而“二王”法书因年代久远,存真较少。宋代大书家米芾则在继承“二王”方面可说是千古第一,他有大量墨迹流传下来,供研习之便。徐广征深知“二王”、米芾书法在帖学中的重要地位,于是他孜孜不倦地临习《兰亭序》、《圣教序》、《中秋帖》、《蜀素帖》、《苕溪诗帖》,还专门购买了《米芾书法全集》、《王铎书法全集》,进行细致的比较、揣摩、研究。米芾做为“二王”真传,不仅尽得其法,善集古字,而且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写得很有个性。用笔任意挥洒,神秘莫测,皆成天趣;结构险中求稳,变化多端。临习米书,他真正体悟了中国书法的神妙。在学习中,他认识到:任何创新都是在传统意义上的新精神、新气韵,而非个人随意涂鸦,手写体、流俗气和硬笔面目不是书法艺术。行草的语言是点画,点画语言丰富多变,才能构筑高超完美的艺术形象。他认真读帖,琢磨帖中奥妙,用心参悟笔法意趣,不断有新的发现。为上溯其源,下追其流,他又临习王铎的书法。王铎为明末清初学“二王”、米芾而成功的大书法家,其行书得益米芾,草书来自“二王”,艺术水平极高。他就这样边学古人,边进行创作实践,写出的东西越来越具有深度;加上注意读书,修身养性,有一定的书外功夫,其作品颇能动人心弦。
读徐广征的书法,迎面而来的是那种凝练沉着而又翰逸神飞的美感气息。其笔法直取晋、宋,中、侧兼用,信手写来,不计工拙。其字大小、肥瘦、长短、欹正、疏密,率意为之,一派天然情趣。墨法上往往枯湿浓淡相间,对比强烈,节奏明快。章法则跌宕起伏,气息贯通,注意照应,显得清新可人。他力求全方位地去表现违与和、阴与阳的自然规律,既有矛盾变奏,又有协调统一。他的行草作品有时如一条小溪,从内心涓涓流出,载着绵绵不断的情丝;有时似一挂瀑布,裹着激情直冲而下,气势夺人。他从古典走来,又化入当代书韵,藉笔墨抒情,表现自我意识和自我修养,向人们展现一个空灵而多彩的艺术空间。在笔者看来,广征的行书尤似琴韵诗赋。点画干净明朗,爽健畅达,字里行间的气脉生动自如,从容跌宕而不致飞扬跋扈。仿佛缤纷烂漫的红枫和淋漓绚丽的劲草,从一片婉约流美中升华出动人的痛快与自在,真的不逊于从古筝上流淌出的“高山流水”与“二泉印月”,丝丝缕缕间飘散着婉转别致的旋律。如果说其行书是云淡日丽、月朗风清中的一种散淡宁静,那么草书则是夏雨疾风里的一种激情澎湃。读徐广征的草书,我感到其师法黄庭坚、王铎,师古而化,藉笔墨而彰显的是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感知,透过黑白世界的灿烂,依稀可见其心灵世界的丰富:有登临泰岳的豪迈,俯瞰黄河的激荡,走访西安碑林、八百里秦川的心仪波澜,更有其醉心文学艺术、广收博蓄的灵思妙悟。
 
书外求书见精神
我在采访中深深感到:徐广征这些年所以有那么多的作品问世,有那么多的爱好者慕名求教,关键在于他的书品动人,人品也感人。
对于一位书法家来说,人品内涵应包括知识品位和人格力量。书法做为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艺术,与文学、文字学、美学等联系紧密。它们之间有许多相通相融之处,可互相参悟,互相促进。学书离不开书外功夫,他深明其理。早在上师范的时候,他就阅读了大量书籍,内容包括古典文学、现代文学、美学等方面。后在学书过程中,他始终把读书当做很重要的任务。通过阅读书法史,研读书论,他逐步摸清了中国书法起源、演绎、发展的渊源和各种流派,对其美学思想、艺术本质、风格特征,获得了系统化的认识和理解。学识的积累和见闻的广博,对于他学习书法,无疑缩短了“悟”的时间。他留意汲取书中的思想光华和人生感悟,善于将彼此相通相融的哲思理悟贯穿于自己的创作历程中,从而使其创作既具传统功底又闪烁着时代风采,灵活传神的艺术语言形成了浑然一体的佳构妙品。读其书作,一股与身俱来的书卷气息扑面而来。他还写了一些书论文章和诗词散文。有的自作诗书合璧作品发表,受到好评。
站在我面前的他,相貌平平,衣着朴素,不苟言笑,人们很难把他与书法家联系起来。然而,他双目有神,含蓄内秀,正直朴实,敏而好学。他生活中清纯如莲,与世无争,不染尘气,艺术上默默寻求,埋头苦干,虽有成绩而从不炫耀。在一般人看来,书法家不可能诞生于穷乡僻壤、非专业单位。好在书画报刊和圈内人看重的是作品质量和人品实在,他才得以施展自己的抱负和才华,作品大量发表,脱颖而出。几十年来,他饱尝了世道的艰难和人情的冷暖,但荆棘、挫折都未动摇他的艺术追求。“衣带渐宽终不悔”,他深知艺术需要付出的不仅是劳动,还有代价。他依然那么执著。
“用作品说话”是其一贯的信条,因为历史选择的必然是作品,而不是出身、地位、环境等非艺术因素。面对纷扰的大千世界,他“独立书斋啸晚风”,沉默,淡泊,学而不厌,不断攀登新的艺术高峰。
一位诗人为他撰写这样一副对联:“广厦峨峨,学人共仰;征途漫漫,君子所行”,十分恰切地概括了他的书品、人品。我坚信,经过不懈的努力,他会迎来一个花繁果硕的艺术季节。      【蔡伟 文】
 
友情链接: 史教茂官方网站 盛世艺术网 人民画院 中国当代书画研究院 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网 北京大品画院 刘大为工作室 网络美术馆 中国当代美术研究院 中国书画交流中心 安徽书画交易网 新华网 中国政府网 联合早报网 中国新闻网 网址之家 163邮箱 126邮箱 雅昌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中国文化部 网站管理 人民画院 sohu 谷歌 网易 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