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娜官方网站
http://www.shengshiyishu.com/person.asp?big=946
个人简介

李博娜 字畅晨 1985年生于山东济南 现居北京 职业画家 2004由中央美院附中保送中央美院学习中国画,2011年毕业于中央美院中国画学院写意花鸟专业,获硕士研究生学位,导师为于光华教授。学习期间又先后受业于张立辰、史国良、张为之、宋唯源、常保立等先生,得诸位恩师指导教诲。 参展 2004 - 2005 连续两年获年度在校生优秀作品一等奖并被中央美院中国画学院收藏 2009 《榴实图》获韩国“依恋”创作奖学金 2011 《观物之生》参加“艺术·新生”中国学院派新生代书画展览(北京环铁时代美术馆) 2011 《竹石图》参加中国蓉城·2011全国青年美术家提名展。(成都蓉城美术馆) 2011 “水墨·峥嵘——中央美术学院硕博十人联展”(山东青州博物馆) 2011 《密叶影低垂》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90年华诞中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 2011 《唐梅》《墨牡丹系列》参加由中国国家画院主办的全国艺术院校硕士博士生作品巡展(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深圳坪山分馆) 2013 “逸香盈素”——2013青年女性艺术家作品展(北京炎黄艺术馆) 2013 “中央美院历届研究生联展”(北京798感叹号艺术空间) 2014 “逸香盈素”——2014青年女性艺术家作品展(北京炎黄艺术馆) 2014 “第四届亚信峰会中国艺术家邀请展”(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2014 “意写生韵”——王括、李博娜水墨双人展(福建古德馨艺术馆) 2014 “融合.建构——第五届北航艺术馆当代艺术邀请展”(北京北航艺术馆) 2014 “意境黄山当代水墨邀请展”(黄山美术馆) 2015 “汲墨.流年”书画六人联展(北京 九千堂美术馆) 2015 “妙机其微”——中央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六人联展 ,(北京,博宝美术馆) 2015 “古意新象——乙未冬月水墨邀请展”(北京 炎黄艺术馆) 2016 “至青春——回顾2015”艺术 新锐作品年度展(北京 通州大运河美术馆) 2016 “学院 .新意”艺评两岸三地巡回展(北京 雍和美术馆) 2016 “逸香盈素青年女性艺术家展”(北京 炎黄艺术馆) 2016 “央美80新锐水墨作品展“(北京 宋庄雯华堂) 2016 关爱留守儿童,撑起希望蓝天——中国当代艺术名家公益邀请展暨慈善拍卖捐赠花鸟创作精品一幅 2016 水墨新语—第十五届艺术高研班导师观摩展(北京 宋庄京华美术馆) 《中华书画名家》、《中国集体经济》《中国美术市场报》《新黄山报》等做有个人专题,多幅作品被海内外艺术机构和私人收藏,并应邀为发展中国家政府官员中国文化研修班讲座中国画课程。 详细
作品
李博娜作品
李博娜作品
李博娜作品
李博娜作品
李博娜作品
李博娜作品
艺术家资讯
评论文章
     选择与状态
 
美院附中每年都有百余名学生毕业,近年则更多。由于他们各自专业基础、机遇和心性的不同,毕业后往往选择了完全不同的艺术路向。“附中人”作为一个艺术群体,在艺术的星空里划出道道光彩纷呈的轨迹。我为他们各自取得的成绩叫好!也为他们坚定的跋涉鼓劲!
李博娜是我关注视野中的一位学生。和所有的同学一样,在附中她打下了坚实的造型基础,我曾经代过他们班的速写、国画、线描等课程。她毕业即保送到了美院国画系,既尔又读了花鸟专业的研究生。其间,她曾几次携带自己的书画作品来登门请教。她认真求学的精神和踏实进取的状态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美院2011年那一届国画系研究生毕业作品展我去看了,总体面貌是多元的,开放的,不乏优秀别裁的新人新作。李博娜出示的作品全部是文人大写意水墨花卉,墨牡丹、梅竹、松柏     怪石。她的作品恪守传统中国画的文脉方向,在展览中反而显得与众不同,“不闻一丝脂粉气,扑面犹有雅士风”!
我喜欢他的墨牡丹系列《不混芳尘》《相看如故人》组画。花头用墨注重浓淡变化,枝叶穿插讲究节奏韵致,艺术地再现了牡丹花鲜嫩淡雅的肌理美和卓约临风的高雅神韵。从笔势运动的偃仰顿挫到墨色干湿的就势布排,抑或点叶钩筋的灵动活泼,处处看出他在学习传统大写意花卉的笔墨技巧上是用了功夫的。另《牡丹池馆》《观物之生》《无尘别境》等几幅墨牡丹折枝长卷,则在平正中寻求着变化;特别要谈一幅扇面《花王姚黄》,用小写意方法点墨花头,层次分明,花瓣前后翻转无一处苟且,如果没有写生功夫也是画不出来的;我也喜欢她画的《松石图》是较为突出的一幅,松干的前后主干在画面交错,以浓墨大笔衬淡墨枯体,笔势狂放有力,树干取上势而辅枝取下势,形成一种内在的张力;《天地本无心》枝干的转折具有写生般的真切感,用笔如刀砍斧鑿,而柏叶的点厾生动自然。通观她的写意花卉,笔酣墨饱,放纵泼辣,枯湿变化,天趣盎然。此中气概完全看不出是出自一位年轻女生的腕底!
我愿意为博娜的画集作序,是为了表达我对他艺术路向选择的支持。显然,她选择的是一条“寂寞之道”。此路让人感到“多拟古法”,一时又少于创新,可能在三五年以至更长的时间里也难出成果,更罔谈进入艺术市场了,是否真的脱离了时代?她或许会有短嶄的犹疑,然而,经过思考,我看到她愈加坚定地踏上了这条寂寞之路,依靠滴水穿石般的耐力和信心,潜心求索传统既有的成就,不断锤炼自己的笔墨和创作激情,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选择和状态啊!    
中国画近百年的发展历程遭遇了亘古未有的巨变。中西文化的碰撞,对传统文化的全面批判,极左政治的干预,艺术教育领域对传统文化的缺失。。。。。。令传统中国画的生存空间日显逼仄。近些年变革中国画以适应新时势的主张层出不穷,虽然以中西融合开创中国画的试探代有新人,但文化上的巨大断层已然形成!中国画本根所系之固有文脉正面临巨大的水土流失的现实!中国画技术上“日趋无用”,社会功能日益颓弱。当下有“文化”的一代新人只会敲字不会写字了。中国文化的伟大传统和深厚底蕴几乎无人认识了!加之艺术市场的非正常勃兴和艺术标准的失衡,导致庸俗、媚 世、浅薄、浮躁的作品大行其道。。。。。。
在这样一个文化背景下,李博娜的毅然选择,显示她对中国画的发展前景有着自己清醒的认识。他从临摹扬州八家的李鳝李方膺入手,我以为是适合于她的切入点的。“二李”是继八大,石涛之后兴起于扬州八家中的代表性画家,上乘明代的陈白阳徐青藤,下启清末的吴昌硕赵之谦齐白石,是中国大写意花鸟画发展一路中艺术表现语言最丰富,艺术技巧最高超的一派文人大写意花鸟画家,在笔墨境界的锤炼,艺术形态的追求上都达到了崭新的高度。因此这条道路也是最富有发展前景,代表着中国艺术在传统的基石上登上新高峰的方向。
文人写意花鸟画打破了“古典造型”的再现,使之更趋表现,更简括,往往以少胜多,追求物象的空灵和朦胧。笔墨效果纵逸淋漓,猛气横发;表现性灵时可直抒胸臆。画面中笔墨引入书法之意趣,特别是狂草的“纵肆美”,篆隶的“金石味”,种种超乎“古典美学”的抽象美感成为大写意画家的共同追求。他们雅好某种不稳定不对称之美,泼墨,泼彩,指墨,左书应运而生。浑、厚、简、拙、虚、辣、晦、动。。。。。。成为自明以降几代大写意画家的美学述求,显然已是“古典艺术”的另类。其内在的革命性意义和艺术形态追求,与西方现代主义发生转折期的印象派相较,确乎有着深层的一致性!徐渭用笔的奇肆、雄奇;石涛的烂漫、浑润;八大的凝炼、奇崛;吴昌硕的雄肆、浑穆;李苦禅的天纵、老辣。。。。。。文人大写意花鸟画笔墨中所蕴含的艺术审美取向,美妙神奇,在在缘于数代文人的艺术功力累积和艺术创造。我以为,选择此路入手,绝非保守,恰恰预示着即将打开一片更加广阔的创造空间的前景。
中国文化传统历来没有像西方那样把“逼真”作为绘画的目标。所谓“似与不似之间”之谓:从“具象”到“抽象”,皆可以是艺术表达样式的选择范围。但不同的是,中国传统为所有的画家在绘画品格的定位方面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不“媚世”,也不能“欺世”。此中分寸的拿捏,才是真正的难点。
“技近乎道”笔墨技巧绝非纯粹的技巧,没有真正学进去的人是不了解其中的道理的!只有“重功夫,严法则”才可能将来“推陈出新”,“继往开来”。在我看来,李博娜还有一项创作发展的优势:她的造型基本功和速写能力将随着修养和笔墨的提升,会非常自然地把人物花鸟山水等任何题材逐渐纳入到她的创作领域。
在中国,所有的选择看似多是命运和机遇的选择。其实,对选择起着决定作用的总是本人的“心性”。我是谁?我究竟爱什么?我要到哪里去?命运越是多舛这种选择的取向便越是清晰。它不懈的勾引着自己向着要去的方向前行。看到博娜十余年来的进步和艺术目标的选择,我感到这都是因为她清醒认识到自己的心性本色的结果,自然而贴切。
博娜为了画好牡丹,不只是临习古人,笔耕不辍,每逢牡丹花花开时节,她就深入洛阳菏泽京郊等地,不避烈日不问阴雨,专心对物写生,画了百余幅写生稿。扇面《花王姚黄》《花后魏紫》以及近日创作的一组别有新意的设色写意牡丹,又有了新的面貌。由此我想起美院国画系倡导的“临摹——写生——创作”, 三段式的教学理念是非常有道理的。
附中学生在校时有书法课,主要是临写楷书。进入大学后,她开始临写汉隶,魏碑。于“石门颂”“夏承碑”都有涉猎。近年由碑转帖,主攻行书,力学二王。现在每遇题文落款 ,亦能随机题写。我可以从她近年作品中的题写文字看到她在书法上也有明显进步。书法是写意画的重要基本功,书法中的写意精神实为中国文人写意画的灵魂所在。苦禅先生直至晚年仍时时习字,更何况我们一介晚辈后生!
从附中到大学再到研究生,十余年来,博娜在众多名师的指点和艺术院校的学术氛围中,不断地耳濡目染,提升了艺术学养,增添了艺术自信,使她一贯朴素大方的内在气质更多了一段书卷气息。她文静谦和,不骄不躁,甘于清贫,不施黛粉。她已经清醒的认识到学习中国画没有捷径。师学古人,大量的模拟并熟练的掌握其笔墨程式。特别在青少年阶段,专注于基本功的训练是登堂入室的必由之阶。所谓“行不由径,无以致远”。当下一些很有才华的美术青年在学习传统上耐不住寂寞,浅尝辄止,急于创新或开宗立派,更有甚者年纪轻轻即忙乎钻营“名利场”,以至迷失于正道!
我由衷的肯定博娜的艺术选择,更赞赏她当下的艺术状态。中国佛教禅宗注重“心性”的自觉,并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期待“顿悟”境界的到来。可染先生的名言:对学习传统要用最大的勇气“打进去”,然后再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此话不虚。与古人已经达到的艺术境界相比,博娜今天的成绩不过是刚刚起步。我相信,假以时日,博娜必有所成!
                                                  张为之     癸巳夏月于西屋
友情链接: 史教茂官方网站 盛世艺术网 人民画院 中国当代书画研究院 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网 北京大品画院 刘大为工作室 网络美术馆 中国当代美术研究院 中国书画交流中心 安徽书画交易网 新华网 中国政府网 联合早报网 中国新闻网 网址之家 163邮箱 126邮箱 雅昌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中国文化部 网站管理 人民画院 sohu 谷歌 网易 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