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培学官方网站
http://www.shengshiyishu.com/person.asp?big=146
个人简介

田培学,字,石园,清源斋斋主,毕业进修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天津美术学院,北京画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影视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学会会员,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导师绘画工作室画家,《美术中国》杂志社编辑部主任,中国传统艺术研究会秘书长,中原画院院长等诸多社会兼职。主要作品入选: 《绿叶素荣》入选庆祝建国60周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精品展 《晚荷秋香》入选2005年国际双年展“美术特展”。 《清风拂面》入选建军80周年全国美展。 《春风花草香》入选首界中国画线描大展,并获优秀奖。 《养生图》入选2007年中国画年度大展。 《晚荷风香》入选第二届齐白石奖全国美展。 《一品清廉》入选第六届工笔画大展,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清廉系列》入选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全国美展。 《秋影》入选全国“黄河壶口颂”中国画提名展。 《露花》入选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讲话60周年全国美展。 《素月流天》入选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全国美展。 《故园蔬甲》入选2008年中国画大展。 作品收藏: 《池荷晚香》安美置业投资发展集团收藏(2005年)。 《晚荷风香》湘潭市人民政府收藏(2007年)。 《碧池清影》山西汾酒集团收藏(2006年)。 《秋影》山西光宇电源有限公司收藏(2006年)。 《素月流天》人民日报收藏(2007年)。 《托意清池》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收藏(2004年)。 《一品清廉》中国美术馆收藏(2006年)。 《养生图》江苏盐城市人民政府收藏(2007年)。 《春风花草香》中银联合投资有限公司收藏(2008年)。 《故园蔬甲》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收藏(2008年)。 《紫薇花开半年香》李瑞环助学基金会收藏(2008年)。 《盛世和谐》(长卷)全国人大收藏(2008年)。 《绿叶素荣》上海美术馆收藏(2009年) 详细
作品
田培学作品
田培学作品
田培学作品
田培学作品
田培学作品
田培学作品
艺术家资讯
天命之谓性 率性之谓道 修道之谓教
——著名画家田培学的花鸟画情结
翟墨

    田培学放着家乡的安定的天伦之乐不享,显赫的地方官员不做,宁肯到千里之外的艺术中心游荡漂泊,全是灵魂中一种不安分的艺术基因在作怪。这使我想到《中庸》开篇的三句话: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张中行一部《顺生论》,讲的几乎就是这三句话,从各个方面引导人顺天之命,顺生之性,积极进取,走向文明。
    [天命之谓性]人对于自己的先天命定之性—天性—也许只能接受,顺着来。田培学天生爱好艺术,1975年毕业于美术院校,虽然曾经从事公安等工作,打交道的却常常是写文章、搞摄影和画国画。为此得过不少大大小小的奖项,也更促使他决心弃武从文,专攻绘画,受苦受累,无怨无悔,发誓不画出点名堂决不罢休。这真如诗人李贺《致酒行》所谓“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了。
    田培学辗转于北京—天津,拜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中国红学研究会会长林冠夫、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陈绶祥等著名画家和学者为师,尽量多地读书看画,敞开胸怀接受浓郁艺术氛围的熏陶,在不知不觉间开阔了眼界和胸怀。他觉得,人生“干非所愿”是最大的痛苦,做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是最大的幸福。
    [率性之谓道]艺术创造也许是最率性的事,田培学在宣纸上挥洒着自己的才情。他忽然觉得,过去的许多观念和法则束缚着自己的手脚,禁锢了自己的创造。他宣布“年届五十,从零开始”。希望走出一条有个性特色的路。“从零开始”这一颇有“达达主义”色彩的口号给了他突破传统,戛戛独造的勇气,使他在诸多书画家中脱颖而出。
    我曾用“出渊多在新雨后”来形容他像其笔下的新鱼、新荷、新蜂、新蜓一样从沉潜中浮出渊面。用“词汇向虚一语言向意一图式向理”来概括他的艺术探索。我指出:
    —他毅然丢掉一些传统包袱,尝试视觉词汇的离实即虚,尽量向虚处画,避开“谨毛失貌”而从“虚谷”向上登攀。如果说他那大S衬托小S的《新荷疏雨》和荷乱鱼逃的《荷动知鱼散》属于“薄虚”的话,那么黑色背景的《风日晴和》和赭色基调的《初雪》则可称为“厚虚”;但不论“薄虚”、“厚虚”,其恍惚朦胧中营造出一种浑融变幻的空间氛围;而“氛围”,正是艺术生机的隐秘之所在。
    —他不仅画他的“所看见”,而且画他的“所想见”,用富于创见的头脑驱遣玩弄他所热爱的一切。《饮醉香中》那东篱黄菊上空的蜂群,依着某种秩序聚集在一起,若菊花,似焰火,像蘑菇云,这是画家“心中的蜂阵”。这可以看做是他对视觉语言意象化的初步感悟,或者是向这一目标的摇桨摆渡。
    —他懂得艺术就是困难的克服。艺术固然不能“不让人懂”,但也不能“太让人懂”。就连最通俗的相声,“抖包袱”前也要绕个弯弯留个悬念,听众总要花点心思才会笑得过瘾、笑得“痛快”。他试着纳抽象理念入具象图式,进行一些“陌生化”、“荒诞化”实验。那幅《美意延年》铜香炉上有一条蜜蜂绕飞的超长的上升长线。是香,是烟,还是“大‘炉’孤烟直”?是虔诚祈祷“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是心香美意岁岁年年的恒久绵延。那幅《竞飞》太极球下有一根蜻蜓迷恋的柔韧的下垂长杆。是榕根,是藤蔓,还是“长‘鞭’系日圆”?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生命奥秘的“玄之又玄”。那幅《往来花径》不妨得做是上述两画理念图式的综合。斜阳酡红,梅影轻摆,蜓子寻香,穿梭往来;令人想到可引发性诱惑联想的杜甫诗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客至》)这幅画,理念、意象和图式的藏露关系处理得比较“帅”。
    我很服膺“画者,意识形之于态也”的聪明提法;这似乎也是有助于田培学“出渊”的“新雨”之一。但实有一虚玩、看见一想见、具象一抽象、语言一图式等等的创造性组合,因画家阅历修养和感受之异而千人千面,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样板。德国音乐家舒曼说:“要作曲,你只须要记住一种其他人从未想到过的曲调。”这才是保持原创性、维持出渊状态的起码要求,当然也是最高目标。
    [修道之谓教]然而,“从零开始”在事实上并不可能,因为没有旧就没有新,一切新东西无不建立在传统精华的基础之上,(当然,亦可说没有新也没有旧,只有新的眼光才能发现旧基因中的活力与生机);保持原创性实践起来亦非易事,因为今天的新创明天就变成了陈迹。所以,田培学“出渊”后又面临新的惶惑;有的说要传统些才是“正路”,有的说更前卫些才有“前途”。究竟何去何从?到底怎样定位?他不得不开始再次选择,重新“修道”的艰苦历程。
他向“更抽象”掘进。在混沌的灰黑色背景上,绽出几朵艳丽的红花;在朦胧的垂直河道中,蜓群和鱼群嬉戏。他的笔墨更狂放,用色更极端。不管视觉因素间是否协调甚至是否俗艳。
    他向“更传统”回归。进一步钻研中国画笔精墨妙的传统奥秘,他在巨幅画面上,实验墨与色的碰撞,薄与厚的加减。也在粗糙的皮纸扇面中,尝试堆叠密集的鱼群或时令的菜蔬。不管是否被看做倒退或是仿古。
这似乎是中年画家处于夹缝中的难免的尴尬,其实是田培学迈向新台阶的必经的台阶,他的这批新作,虽然透露出一些选择的困惑,更多地显示出探索的执著。
    我在《吴冠中四题》中曾把不同追求的当代中国画家分为“日”字派(置身深厚传统的圈子里感觉如日中天),“囚”字派(置身过去的规范中感觉被囚禁的苦恼)、“0”字派(跳出传统圈子回头看圈子的符号解读)。郎绍君在《分离与回归:中国画的趋势与可能》中则把当代水墨画的个派归入“分离诸型”(写实分离、色彩分离、抽象分离、无笔分离、原始分离)和“回归诸型”(新文人型、新综合型、工笔装饰型、民间意趣型)。这些理论概括,都为田培学的“修道”提供了可资参考的选择模式。
在我看来,田培学既不可能成为“日”字派,也不可能成为“O”字派,而可能在突破“囚”笼的探索中,一手向“日”索取传统功力,一手向“O”汲取原创灵气。至于向前者“回归”到哪一型,向后者“分离”到哪一种,他有顺天之命、顺生之性的自由。也许新的综合和相对抽象、民间意趣和原始分离,更适合他的天性。
    “修道之教”是无止境的。画家画到高境就是画修养,画人格,画品位,画性灵。至于笔墨、色彩、图式等等,不过是天命之性、率性之道、修道之教的视觉外化。愿田培学培根固本,顺命率性,为中国画的新拓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2006年6月于中国艺术研究院)
友情链接: 史教茂官方网站 盛世艺术网 人民画院 中国当代书画研究院 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网 北京大品画院 刘大为工作室 网络美术馆 中国当代美术研究院 中国书画交流中心 安徽书画交易网 新华网 中国政府网 联合早报网 中国新闻网 网址之家 163邮箱 126邮箱 雅昌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中国文化部 网站管理 人民画院 sohu 谷歌 网易 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