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开元官方网站
http://www.shengshiyishu.com/person.asp?big=215
个人简介

裴开元,江苏省泗阳县人。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和中央美院造型研究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空军美术书法研究院创作员,空军装备研究院创作室副主任、中国美协创作中心委员、中国美协蒋兆和艺术研究会会员、中国长城画院理事、吉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央美院访问学者。 详细
作品
裴开元作品
裴开元作品
裴开元作品
裴开元作品
裴开元作品
裴开元作品
艺术家资讯
不是众生不是相 万里无云天一样
 ----裴开元绘画艺术探析
                                     
   陈思
 
吾国绘画中,人物成科最早。溯源上古,文献翻查可见。祭祖先、见诸侯的西周明堂即有尧舜之容,桀纣之相,各有善恶之状,以作兴废之戒;西汉时亦于麒麟阁内图绘功臣,激励将帅;至唐宋绘画大兴,此风继之更盛。泛观史册,人物画“明劝诫,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的政教功用跃然纸上。
时至今日,人物画依然保持着它优于其他画种的社会价值—-缅怀历史人物,颂录时代新风……不胜枚举。而这种价值之于军旅文化尤为重要,“颂英雄、扬军威、鼓士气、塑军魂”可谓部队文艺创作的根本。画家裴开元即是如此一直以水墨人物画践行着他作为当代军人的艺术追求。
裴开元不及弱冠之年参军入伍,凭着自幼对绘画的钟爱和孜孜以求的顽强拼搏,他执拗地完成了由普通士兵到艺术创作人员的角色转变和由国界边疆到政文中心的地域跨越。而这两条优美而坚实的人生弧线展现给我们一位画家对于个人艺术发展锲而不舍的追求轨迹。
裴开元的人物画可依题材内容分为两种:一种是反映历史事件和描绘地域人物的社会性主题创作,另一种是写照垂钓对弈、山林隐居的高士小品。
社会性的主题创作集中反映出画家对英雄人物的歌颂和对社会衍进中特殊群体的关注。1997年的《抗英团》和2007年的《试飞英雄李中华》画面相对工致,主要致力于人物形象的刻画和精神性格的挖掘,意在突显民族的悲怆与凯旋的昂扬。2010年的《西藏组画》和2011年的《凹地·生民》则分别是以藏地高原和矿区工地的人物为主题。近年来,这类题材由于其背后蕴含的文化性和社会性而一直被广大艺术家关注和喜爱。两个系列都采用了竖长方的四联组画形式,这是一种源于屏风而盛于中古的绘画构图传统,早期多用于花鸟画,以五代北宋时期全景山水的呈现而趋于形式发展的完善,这种纪念碑般的构图形式能够传达给人视觉的崇高感。尤其画面形式都以人物形象顶天立地,明显可见画家对于特定群体生存状态的关注和对民众生命质感的聚焦。这两组人物画无论在绘画语言还是整体风貌上都与十年前有所不同,《西藏组画之一》的用笔已如行书般自由奔放,重墨凝厚,淡墨滋润,淡赭设色,墨色相映,展示出画家一气呵成的驾轻就熟。
从个人角度讲,我尤为喜欢裴开元的高士图。68·136cm规格的高士图形制上已然超越了常规意义的“小”品。但是大家往往还称之“小品”,其原因在于裴开元高士图的画面营造讲笔墨,重意境,似乎只有“小品”能恰如其分地概括其作品格调。“小品”这个词魏晋时期就已出现。最早为佛教用语,指篇幅短小的佛经节本,言语简约,常为文人士大夫所钟爱。唐·陆龟蒙有诗曰:“趁幽翻《小品》,逐胜讲《南华》。”后来“小品”逐渐延伸为文艺所用。在绘画上,小品重在追求题材内容的文化性和笔墨独立的审美价值,抒情随性,最见画家胸襟才气。
裴开元的高士图里传统的绘画语言更为凝练,在视觉图式和形式意味上颇具匠心。造境上多绘深山幽寂,静水深流,栈道塔阁,茂树繁花……人物造型高古,多安设高士或泛舟垂钓,或对弈高谈,又有童子烹茶,仕女鸣箫相伴左右,一派不染尘烟之气。笔墨苍辣润泽,设色丰富雅致。画面长短题跋,书画相映成辉,而所题写诗词禅语成为画境点睛之笔,突显画家修养学识。如题写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借抒世事无常的感怀;元·王蒙《题茅屋诵经图卷》“客去客来吾何较,山静山深事亦无;一卷黄庭看未了,紫藤花落鸟相呼。”则展示了文人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裴开元的高士图也有不少题写禅语佛经,这些题跋与部分作品中的佛像图式相映,表露出作者的禅心。如题写大川禅师诗句:“不是众生不是相,春暖黄莺啼柳上。 说尽山河海月情,依前不会还怅惆。 休惆怅,万里无云天一样。”;戒贤法师:“无心涉尘世,来往翠微间。 斜日西风里,白云相共闲。”和“枕石听流水,倚松看白云。清闲常独享,也愿与人分。”……可谓诗与画互为阐释,相得益彰。还有一幅与其他的高士图有所不同,以北碑意味书体直接题跋《四十二章经》:“佛言出家沙门者断欲去爱识自心源达佛深理悟佛无为内无所得外无所求心不系道亦不结业无念无作无修无证不历诸位而自崇最名之为道。”画面的厚重设色使人不禁联想到北朝时期敦煌壁画大面积的赭红作底、杂以土黄、石绿、石青的沉稳色调。在这幅竖长方形制的作品中,上中下绘大小不等、角度不同的三尊坐佛,最上一尊形体略大,背倚佛座,后有头光,有俯瞰众生之势相。画面左下处还有两位高士相对阔论,一人手持书卷。正如清代画家金农《写经研》之二所写:“到处云山到处佛,《净名》、《小品》倩谁书。”这种看似无逻辑的画面构设其实恰恰生动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殊性。自中唐禅宗兴盛以后,佛学思想与中国本土的儒家、道家进一步杂糅而后形成了以宋明理学为代表的中国文人复杂而独特的精神信仰和学识结构。此后中国文人所秉持的外以儒学治世,内用道释修身的原则沿用古今。在这些绘画作品中,我们清晰可见画家裴开元即是如此内外兼修—--肩负军人使命而高唱时代曲调,胸怀文人情思而低吟庄老禅儒……
再从艺术作品回到绘画主体—-裴开元如今在军中艺界和国内画坛都称得上名家了,可他虽负盛名却依然奉行“学无止境”的进取理念。不惑之年竟又重回央美访学求教,朝出夜入,不让一日闲过。以军人理性严谨,言行进退有度;以文人的博观笃学,坚定唯艺是求。韩愈有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裴开元专注如斯,勤勉如斯—-相信其艺术修为于不久之来日必如那句禅语:于已在的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辛卯初秋,天清气爽。有感于裴君其画其人,聊言一己之见。失当之处,敬请开元兄及诸家不吝教我。
 
       2011年初秋午后 写于花家地南街8号 
 
 
 
陈思 (吉林师范大学教师 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研究
友情链接: 史教茂官方网站 盛世艺术网 人民画院 中国当代书画研究院 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网 北京大品画院 刘大为工作室 网络美术馆 中国当代美术研究院 中国书画交流中心 安徽书画交易网 新华网 中国政府网 联合早报网 中国新闻网 网址之家 163邮箱 126邮箱 雅昌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中国文化部 网站管理 人民画院 sohu 谷歌 网易 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