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笔墨的深情
——谈谭述乐的绘画
周志强
(南开大学文学院 天津 300071)
认识谭述乐好几年了,看他的画也看得多了,慢慢地就看出了味道。
古淡雅致的笔墨情趣与浓郁热情的现代情愫,融合成了谭述乐的“做派”。枯涩简笔,勾勒出一个意境飘渺的古典幻境,忽然扑染几处霞红鹅黄,或者隐约闪现一个丰腴安详的女子,显示几分现代人的情怀……简而言之,用古典的意蕴,写现代人的传神,这就是谭述乐。
所以,谭述乐的美在于简约中蕴含着丰富。
无论是古雅的笔墨情致还是浓郁的现代意味,都是那样简洁疏散,随意而出,不着痕迹;同时,又总是用他特有的色块和布局,显示他下笔时的深情瞩目。我一直很喜欢他的一幅《渭水垂钓图》。画人物用笔阔气,背影一墨如泼,斗笠枯毫勾勒,然后是细笔描摹出的渔夫的面容,整个人物透露出平淡宁和和镇定倔强;长长的竹竿与散落的黄叶画出秋天的清冷;轻盈的小舟又映衬江湖的透彻与宁静。这幅画用笔不烦,机趣盎然:秋天的意绪与江湖的幻景,显示严峻的意味;而垂钓的渔翁,则表达着出从容不迫的人生态度。小小一方宣纸,却饱含一分生命的执着和坚定。每每在那渔夫的泼墨背影上游目,心里就有淡淡的感动。
我喜欢谭述乐带给我的这一点感动。我说是“一点感动”,这也是谭述乐作品的独特体验:任何感动都是淡淡的,那样平和,又那样实在。也许,现代人生的焦虑和浮躁,反而养育了谭述乐画作中的这种“一点闲、一点感动”。
所以,谭述乐的作品的另一种美就是在平常之中显示不平常。
《香清溢远》画的是荷花、荷叶和蜻蜓。有时候看中国画多了,在所谓的“秘响旁通”之中,也会觉得荷花兰草多到令人厌了。谭述乐的这一幅画却有格外的雅趣,让我缱绻流连。迎面而来的泼墨荷叶,映衬鹅黄轻点的荷花,立刻显示出了不寻常的视角:荷叶的浓烈与荷花的淡雅,勾连成热情四溢的夏天,又隐藏这几分恬适和素净。那一角蜻蜓,是落在荷影的芬芳中?还是寻绎水中的清凉?谭述乐把一池的夏季当做一方心灵的空间,而正是那蜻蜓的一点红,不显古怪而红得热闹,又红得冷清。这真是一种奇特的画境:表面看起来是如此传统,平实,细读来又是这样令人觉得寓意别致,另有一种涌动沉浸在心中。
其实,谭述乐是喜欢夸张的,只不过这份夸张沉浸在他的典雅简洁的笔墨之间,就成了文趣和诗情,成了一种让人迷恋的情怀。
《藕花深处》把两种水墨意趣融合在一起。画人物借用工笔画法,画花草使用浓笔写意;与之相应,右边植物浓妆盛彩,左边人物淡雅清爽;《陆放翁诗意图》竟然用粗大的红色腊梅来映衬陆游深情与寂寞并在的情态;《荷塘秋趣》则大胆用了红色的荷花与枯萎的荷叶,违反季节又表达季节,水中红黑两色的鱼儿快速滑过……
事实上,“夸张”就是一种深情。
《藕花深处》的大胆比照,恰好人物的热烈和丰腴;《陆放翁诗意图》中腊梅的“零落成泥”既在说“陆游”。也在重新想象“陆游”——叹息梅花的诗句,不正是流连生命的热情吗?或者《荷塘秋趣》正是谭述乐作品一往情深的最表面化又是最热情的一种表达吧?鱼的快乐与荷花的奔放,改变了荷叶上秋天的凄怆和肃杀。
我喜欢谭述乐的作品,正是喜欢他在这种淡雅的古典笔墨之间总是执着地表达对生活的深情。在这里,人物花草既保留了几百年来文人画笔墨的雅趣,又沟通现代人独有的生命境遇。画中笔墨皆有声,平心细听话中情,这正是谭述乐的境界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