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有民官方网站 |
http://www.shengshiyishu.com/person.asp?big=401 |
自 然 吟 唱 |
——王有民山水画印象 文:马龙 山水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衍变中它不但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因其能够深刻地反映艺术家精神修养和思想境界而广受人们的关注和中国画家的喜爱。山水画艺术与其他传统艺术形式一道,成为国人思想心境和精神情操变化发展的一面镜子,这里面折射出的是祖国大好的河山,更是每一位艺术丰富而多彩的心灵世界。从山水画的发展史看,不同时期的山水画风格差异明显,而这差异背后反映的是不同历史背景下文化特质与审美心理的变化。考察一个艺术家,尤其是山水画艺术家,除了要从他的具体作品入手之外,更应当将他与他的艺术放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去全方位地认识和研究。画家的创作可能是多方面的,每一个侧面,或许都带有复杂的艺术思考和心理形态。画家王有民先生以表现东北林海雪原的雪景山水和北方山川的焦墨山水为主的山水画探索,正是在这些相互关联的各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和影响下而形成的。 好雪片片 中国自古即有画雪的传统,相传大诗人王维就非常喜欢画雪。仅《宣和画谱》记载的就有二十六幅之多。以此而论,王维可算作是中国画史上最早将雪景作为绘画题材反复表现,并达到极高水平的大画家了。王维之后五代南唐的僧居然也是一位画雪高手,他的《雪图》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再之后南宋梁楷画过《雪图》描绘天地茫茫,二人骑马赶路的山野景色;元四家中黄公望画过《九峰雪霁图轴》,画面山峰耸峙,天寒地冻,一片玲珑冰清的世界…… 王有民先生的冰雪山水以不同时人的笔墨语言生动地表现了东北地区冰天雪地的山水特点。他没有依赖运用特殊的材料和技法所表现出的肌理效果赢取观众的好感,而是始终强调最基本最朴素的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笔墨技法语言。就山水画意境来说,王有民先生笔下的冰雪画境即与传统山水画意境有文化层面上的相似之处,同时亦明显区别于古典山水画的特有意境。在王有民先生的画面中流荡的是一种寒冷的冰雪之气,但这扑面而来的寒冷气象并不是荒寒、苍凉。这与他人最大的区别在于,画家在这冰天雪地中用点点朱红点染出北国雪原的热烈奔放和无限生机。山坳中农家门口高高挑起的串串红灯笼,枝桠间闪烁耀眼的不知名植物的红色果实,这怎么会是荒凉,怎么会是贫瘠,这不正是万里森林雪原,地肥水美,人民勤劳朴实、豪放爽朗的东北山川上特有的景象吗?也正是这点点火红,顿使王有民先生的冰雪山水大大拉开的与时人的距离。画面中漫天的飞雪是天,广袤的森林雪原是地,而那些点点火红,则是东北人热情豪爽、刚毅深沉的性格化身和象征。 中国传统文化所强调的天人和合的特质,至始至终都是在关注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自我与他人的融和相通。所谓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并不是说观念上的认同,更重要的则是在行为上的合拍。绘画所能够传达的,正是艺术家在思想上,在情感上与天地精神的沟通与交流。细细品味这一番画境,这寒冷之外洋溢的不单是画家对北方那片黑土地的炙热情怀,更是一种难以割舍的乡土之恋,是画家对于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冰雪世界的生命礼赞。 焦墨精神 自从山水画在唐代逐渐脱离人物画的笼罩,慢慢走上自觉、成熟和完善之后,一代代的山水画家们对笔与墨、墨与水、水与纸的关系不断地向艺术的更深层次探索挖掘。山水画的技法已由最初的单一走向丰富,艺术地位也由对人物画的附庸走向自由、走向艺术家的心灵深处。在中国画众多的艺术语言中,“焦墨”技法无疑是最具挑战,最具单纯与丰富统一之美的一种存在。 王有民先生的焦墨山水画,是他对传统山水画技法的深入学习和研究,是他试图与传统山水画精神进行沟通与对话的尝试,更是他对艺术之美与自然之美关系的追问与思考。如果说冰雪山水是王有民先生艺术创作中自我艺术理想的探索和寻找,它解决的问题是自然景物与传统绘画在精神上的融合互通的话,那么焦墨山水则是画家进一步研究传统绘画技法的大胆尝试和笔墨经验的积累,而那些有益营养的转化,我们可以清晰地在他的冰雪山水中感受到。因此可以说,在王有民身上,入古和出新始终是并行而相互助益的两种艺术形态。 单纯焦墨技法的使用,因为材料本身的限制,无形之中为创作增添了许多障碍。而短处或许也是长处,古人已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可供参考的经验。艺术语言的多与少本身并不是判断一件艺术作品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如何在单纯中体现丰富,或许可以判断一位艺术家艺术修养的高低。焦墨,则是一个很好的衡量手段。 王有民对焦墨的选择有他自身的思考,而深谙人物画创作的他,近些年将主要精力放在山水画尤其是焦墨山水的探索实验上,这不能不说明画家对中国画传统的理解正在经历着一种质的飞跃与转变。由常形常态到写生造境的转变,由人物画的色彩丰富绚丽到焦墨山水笔墨语言的以一抵十。我总设想,在王有民先生的内心深处一直存在着一种理解认识与思考,焦墨这种艺术语言所具备的突出的个性似乎更能跟北方山水的雄奇壮阔产生共鸣,它们自身即具有强烈的共性,而这两者的结合,也正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思想价值的深沉与博大。王有民的焦墨山水,取法范宽、程邃、龚贤、黄宾虹、张仃,而相比之下,今人多于古人。无论是古还是今,王有民的作品展现的是他与一代代先贤法脉相承的关系,这是画家与前辈们精神气质间的共性。笔墨技法本是一种传统的文化精神形态,它也是人文精神的成果与体现。中国绘画所具有的独特的技法程式和审美方式,是艺术家的主观选择,也是这种人文精神在自然里,在心灵中的美丽关照。 对于一件作品,我们客观欣赏到的必然会作用于自己的主观心理。艺术家创作的作品不单是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在这同时,他也希望这作品能够得到欣赏者的认同。其实,在整个欣赏过程中,欣赏者自身也是一直在寻找自己心灵深处某些情感的表达途径,当他与作品产生了共鸣,那也正是观者与作者在情感的某一个层面上所具有的共性发挥了作用。无论如何,在这样的艺术欣赏中,我们不能只是从作品本身去关照欣赏对象,而那些作者没有在作品中表达或者被作者隐藏在作品背后的情感才是最深沉和浓烈的,它将带领欣赏者进入到一个更为广阔、深远的艺术空间中。 欣赏王有民先生的山水创作,给人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一种源自山水画传统深处的山川造物之美。以传统笔墨修养为背景,以目之所及的自然风光为滋养,加之长期的写生训练与创作实践,使王有民先生的山水画艺术逐渐成熟和完善,并形成了自己凝厚苍雄而又洒脱劲健的艺术风格和样式。古人曾讲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对于自然山水的热爱,一直是中华儿女心中永不熄灭的火焰,这也更是一个山水画家魂牵梦萦的精神世界和心灵归宿。王有民曾不止一次地到过太行腹地,壁立千尺的巍峨山脉为画家展示的是华夏民族血液中的坚韧与雄壮,燕山山脉的长城纵横延绵,在画家眼里,每一段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大连是个美丽的海滨城市,辽阔的海洋滋润着这片富饶的土地。画家生于斯长于斯,并对海有着无比深厚的感情,他熟悉海滨的景色,熟悉浪花拍打礁石的声音……无论是他表现北国雪原的苍茫寒寂,还是他表现太行山脉的雄浑豪壮,亦或是长城的蜿蜒纵横、海滨的惊涛拍岸,这些豪迈激越的艺术形象都从不同侧面展现了画家的艺术追求,这是他对自然的热爱更是他对生命精神的热爱。这些全都是一曲曲自然的吟唱,是永远也听不厌的欢乐的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