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华官方网站 |
http://www.shengshiyishu.com/person.asp?big=403 |
只研朱墨写青山 |
——读李光华的山水画近作
贾德江
走向新世纪的2006年,是李光华艺术生涯的转折年。这一年,他58岁,毅然离开了家乡,负笈北上京城求学。先就读于中国美术家协会山水画高级研修班,又深造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创作院研究生课程班,随后又进入清华大学中国画高研班继续学习,大有一种迫不及待的感觉。弹指一挥,五易寒暑,他以苦学为伴,转益多师,博学多家,广取兼收,有一种只争朝夕的精神,全然不顾身外之物换星移,一心拜师学艺,面壁向纸,“只研朱墨写青山”,诸多甘苦,寸心自知。
在李光华这一代人身上,有不少人由于各种各样原因,在年轻时没有机会到艺术院校接受正规的训练,但他们有着对艺术的执著和虔诚,有着自己的艺术悟性和灵气,有着一以贯之的努力和坚韧,自强不息,各自走出一条独特的艺术之路。即便如此,他们仍然渴望提高,渴望超越,渴望名师指导,不断提高自己,超越自己,跻身于有成就的画家之列。或许就是这样的心理状态,使李光华珍惜难得的机遇,拼命地研习,一心想把当年无缘于“学院派”教育的遗憾补回来。当然,更主要的目标还是为了开阔眼界,增长认识,汲取养分,精进技艺,使自己的山水画水平更上一层楼。
五年的寒窗苦读,李光华筑基更深,他在传统与创造之间寻寻觅觅,他在艺术与生活之间与时俱进,他在以往成熟风格的基础上,析离出原有艺术语言来自传统的某些因素,加以强化重组,把丰富的艺术素养带入依然是北方山水的实境表现中,以健笔纵横写家山,在纯化中尽穷变,形成了有自己个性的图式与语言,推出了导源于八百里秦川强烈印象的西部山水。巍巍太行,苍苍秦岭,群峰耸立,塬峦广厚,春山宜人,秋水流韵,无论是竖幅立轴,还是横幅长卷,李光华的山水无不意境清新、雄苍秀雅,无不流露着得之于西部各地山川的真切感受。他的立幅山水布境,多以主峰占满画面,迎面扑来,饱满充实,雄强高旷,有顶天立地之感,近乎宋人格局;他的横幅画作构图,大多山峦起伏,广阔邈远,山势峥嵘,绵延不绝,似元人笔下一派秀美之色。他的笔墨则以勾勒为骨,苍劲坚实,辅以干皴、淡染,浑厚华滋。或画崇山峻岭,歌颂它的永恒与博大;或画大野高坡,赞美它的奇伟与沧桑;或画云山无际,透视它的生发和幻化;或画古塬山冈,注入让人感奋的精神力量。他不仅继承了以宋代山水画为代表的图真传统,也着意于接续以元画为萌芽的古典写意传统,既注重其内美真趣又突出其视觉冲击力。他以强化感受代替眼前风光的实写,以更具有主观色彩的“造境”,取代更接近客观实景的“写境”,使大自然的蓬勃生态与内心的旺盛活力合而为一,充满感情个性地重现了祖国河山的自然生态,在千岩万壑中展现西部山水的崇高伟岸,在山耸云弛中开掘永恒的静穆庄严,在“笔中有墨”“墨中有笔”的结合里求水晕墨彰的灵动和天籁之万千气象。
直观地看李光华的近期作品,他的画敦厚中正,不过于追求奇险,似乎是向传统的回归。其实,在京五年,经过现代艺术思潮的洗礼,经过多位名师的亲炙,李光华不可能再回到中国古代先贤那种“独钓寒江雪”的出世之境,更多的是在自我人格修炼与主体情感基础上抒发“畅神”、“言志”的胸怀。李光华的山水画,貌似传统,骨子里有着很强的创新意识,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是李光华的近期山水,独在古意新境。“古意”指他的山水在广取博征、厚积薄发中见出传统渊源与脱颖而出的活力新意。从中不难见出范宽的雄峻、王蒙的茂密、山樵的秀润、米氏的云烟、石涛的清新、黄宾虹的“五笔七墨”。然而,这一切又都在若有若无之中,已被李光华兼收并蓄的笔墨包孕其中而别开新面。
他的“新境”是在宏观把握传统精神、全面理解传统真谛的基础上,得江山之助,广蓄了自然的英华、饱纳了山川灵气之后,赋予自己的艺术境界以强烈的时代感和创造精神。他以笔墨、丘壑互为体用之法,陶冶出新的绘画语言,着力于气韵与境界的追求。他的“新境”不是“雨后空林”的萧疏之景,也不是“雪景寒林”的荒凉之象,而是云蒸霞蔚、雾绕群山的锦绣景观,是雄伟博大、真率烂漫的壮丽山河。画中境象不是哪座大山的再现,也不是哪条江河的描摹,却有着太行的雄肆、华山的险峻、秦岭的朴厚,那老辣苍翠的云壑山涧,那韶秀幽深的茂林鸣泉,传递的不是文人的忧患意识与自我遣兴,完全是出于画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自然大美的颂扬。
其二,是李光华的近期山水,妙在北势南韵。所谓“北势”是指他的山水偏于北派山水的气势与布局,尤其是北派山水的风骨雄魂、纵横跌岩之势,构成了李光华山水的显著特征。或许是生活在秦川大地,家乡的山川呈现的粗犷与质朴、雄强与奇崛、孤野与苍茫,使他对北方山水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情,使他的画笔饱蘸着生命中难以割舍的山水之恋,去构筑西北山水博大精深的气势,去营造大山雄、秀、险、幽的意境。李光华的高妙之处,不是一味强调“北势”的雄强壮伟,更强调“南韵”的气韵高华,力求在崇山峻岭的雄强气势塑造中透出南派山水温润柔美的墨韵。他孜孜以求的是“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最终是以笔与墨会、墨与水和为体现,妙得笔力劲健、墨气丰厚、气韵充溢之效果。
从主流上看,高度强调精神寓意的山水画属性,使李光华对“崇伟型”的北派山水图式情有独钟,映入眼帘的是层峦叠嶂、逶迤起伏、林木丛丛、翠微苍苍的境象;然而,对传统文人画价值的认同与坚持,又使得他对南派的“水墨为上”十分迷恋,烟岚雾霭悬浮于高山密林之间,趣远幽深的意境在峡谷山坡之间随处可见。李光华的近作在“古意新境”的再造中,在“北势南韵”的兼融中,已跃上新的高度。其间古今互融、标新演变、探索发展的态势令人瞩目,潜力无限。
概言之,李光华经历了四十多年的持续探索,进一步验证了中国画的创作特征,它不是一时兴起的笔墨游戏,也不是以变化无常的观念更替为动力,而是以中国画的博大精神传统为资源,以持续的艺术语言的深化与革新为主因,寻找对当代文人精神的文化切入和独特表达。在这里,执著敬业的艺术态度和不懈的实践仍是深入中国画艺术堂奥的不二法门。李光华的山水显示了东方艺术企图在新时代复兴的一种活力。当求新求异成为西方当代艺术的根本标准时,中国传统艺术对内在的精神质量的注重,更显出其千年的凝重与博大。李光华的近作提醒我们“温故而知新”这样一个朴素的真理,对中国画的发展有着显而易见的现实意义。
2013年10月21日于北京王府花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