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通透、疏朗简静
——记青年山水画家南长龙
中国的山水画家,在自己的艺术世界中与其说是一个探索者、开拓者,还不如说是一个修炼者,一个不仅需要在技术方法上炉火纯青,更需要在学养与人格上登峰造极的修炼者。画家只有让自己的心走进笔墨,笔墨才能带领心灵走进色彩;走进了色彩,才能走进山水的起伏和回环;走进了山水的起伏和回环,画家才能让观者走进他所创造的境界;走进了境界,作者和观者才能共同走进另一个神情古朴的自然。
看青年画家南长龙的画作,仿佛置身于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纯净澄灵的山林,使我们的心灵不由感觉到无比的轻松、愉悦和舒畅。如果需要用几个词来概括南长龙的山水作品的特质,那么用古朴、疏朗、渲淡、静谧等字眼是比较贴切的。所以,看他的画,可以完全抛开世间的诸多纷扰,尽情地享受自然、体验生命,远离都市的喧嚣和社会的噪杂,使因快节奏生活种种压力而倍受束缚和压抑的精神世界能得到片刻的解脱和安宁。在这个意义上,南长龙的作品中无疑蕴含着一种世间难得的闲适与自得。让人们不能不想到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脍炙人口诗句。
作为当代山水画家,其作品的取材、立意以及构思无外乎有三方面的资源可资借鉴参考,一个是当今画坛名家的精心指导,即师今人;一个是古人流传下来的经典作品,即师古人;一个是当下我们正在历经着的生活和客观的宇宙自然,即师造化。
师今人,是今人口传亲教。一个学画者能不能走上对路茁壮成长,这是关键的一步。南长龙在自己的绘画中的启蒙老师、著名油画家陈志霖先生和直接教导他的著名山水画家金长虹先生,无疑是他走向书画殿堂的两位恩师或者说是贵人。尤其是金长虹先生数年的无私教导,为南长龙的艺术生涯健康成长和艺术作品及成就的引人瞩目,打下了良好的根基。
就“师古人”而言,传统无疑是基础。南长龙在自己的绘画中也不可置否地借鉴了的资源——曾经临摹过大量的古人佳作,从唐画、宋画、到元人、明人、清人,尤视 “四古人王”及芥子园作品为入门珍品。通过这种基础性的临摹,使得他对不同山石的质感、不同地域的山水特征以及古人绘画中的各种技法手段、章法构成都谙熟于心。所谓心中有师,则笔头有准;师久能化,则面目可成。更重要的是,对于古人的经典,他并不是照搬照抄,可能只是临摹了古人画面中的某一块石头、某一个山头,而对其他的地方都做了截然不同的变化处理。这说明了他高超的化转能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在观察自然山水时融入了自己的心灵关照,物我合一,追求的是自己理想中的山水。由此我们不能不说南长龙是极其睿智的,他首先以深邃高透的眼光审视古人之心,然后再以古人之心观照自然山水,并融入当下的时代精神和自己的情感思绪,从而形成了他与众不同的绘画风格。所以,看他的画,似乎能使我们与古代经典大师进行交流与沟通,这是他立足现代人的生存经验重新审视古人文心的必然结果。
南长龙曾说:古代的画我常常在读,在认真地读。读古人的画,要是用心不一,不能够真正安静下来,连读都是枉然。古人已经将山水的程式推向了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我们只要能在细细的体味中得到一些前人的气息,就足以用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了,而古人的气息却也是难以得到的。从南长龙的话中,不难听出他对于艺术的由衷热爱和对古代画品的敬仰,同时也印证了他艺术创作中的深深的执着。的确,做人是要有敬畏之心的,而艺术创造更需要有敬畏之心。绘画是一个与天地精神独往来的事业,是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的事业。山水画的创作和欣赏,最终可以归结为意境的创造和欣赏。无论画家运用了什么样的笔墨语言和造型手段,他所创造出来的山水意境是决定其作品艺术含量的重要因素。南长龙正因为具有这种由衷的敬畏和深沉的眷恋,他才能在其作品中营造那种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幽深意境和氛围。
而对于“师造化”,自古至今已有很多人论述过它的重要性。时代在进步,古人也有没到的地区,也有许多没有表达过的山川,如青藏高原的雪景,今天的人们就很容易到达。所以说古人的笔墨是有限的,而自然宇宙的变化是无穷尽的。只有与时俱进,走进自然、深入生活,艺术之思才能源源不断、随手拈来。对此,南长龙当然也深有体会,他非常注重写生在绘画中的作用,常常跟随恩师金长虹先生,到处写生。古里乡亲的瓜棚小院、疏篱茅舍都喜迎过他的胜情笔触;一幅幅写生精品,见证着他的沉思与观察。但他的写生所描绘并不只是自然山川的自然属性,而是加入了自己对家乡的所感、所思,展现的是自己的那份意趣乡愁、自己的那份心灵感悟。如在他的《云川云涌》,画家所描绘的是矗立北武当山颠、远眺永昌县城、俯瞰北郊湿地的山水景观。一幅画,两个世界,内心与现实,乡愁与寂寥,在他的画中,全被一脉云气所间隔,所牵连,所升华。
对于继承和创造,南长龙也表现出个人的襟怀和审美倾向。南长龙说自己还在不断地追求,不断地与古人对话,跟传统文化交融。在这心摹手追的过程中,如同与古人对面而坐,听前辈亲授机宜。轻松与坦然油然而生,那种心灵的相契实实在在就是一种享受,是与古代大师和山水文化,人文思想的现场交流。微妙处,静观中,以古人喉舌传今人之肺腑,以古人面目表今人之心声。这是中国山水画艺术的高妙,也是南长龙因心造境的艺术手段。画家自身的实践与古人之心的契合在交流中达到一种领悟和神会。李可染先生曾说“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 与古人交流,向古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创造,而不是一味模仿。学以致用才能够体现学的价值和自身创造的价值。艺术的价值在于独创,就必然要求别出心裁。南长龙从自己的切身生活出发,吸收古哲先贤中与自己的个性、气质相吻合的营养,运用绘画手法,创造出诗一样的画面。这是他学的表现,也是他创的表现。南长龙说:“我们毕竟不同于古人,今人应该有今人的面目,就像石涛说的笔墨当随时代。但寻找到自己的面目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需要极大的耐性和悟性。我觉得自己现在还有很大的欠缺,我知道自己身上的不足,所以我也一直在努力,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思考能够加深自己对于山水的领悟,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学问修养。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在现在选择的道路上更加持久地走下去,走的更远,走的更好。”这一切的一切在他的画作《春渐故园》中得到了体现。 在画面显现上,他的线条造型准确,质朴纯情;画面清澈通透、疏朗简静,精微细致。对于绘画而言,你可以画的气势磅礴,也可以烟霞弥漫,但要画的精微细致,却并非所有人都能达到的。精致的作品是画家本人扎实功力的显现,从而使得其画作一旦进入我们的心目,瞬间就能成为我们内心的一种震撼。
所以可以说南长龙的绘画在同龄山水画家群体中达到了一定的艺术境界。他以他的精笔妙墨把他的山水画得自然清新、古雅大方,从他的画作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其画中的山川、流瀑、树木、屋舍等一山一水、一景一物都是他执着祖国书画艺术探索精神的出色表现。
山水画家南长龙,在自己的艺术世界中与其说是一个探索者、开拓者,还不如说是一个修炼者,一个不仅需要在技术方法上炉火纯青,更需要在学养与人格上登峰造极的修炼者。画家只有让自己的心走进笔墨,笔墨才能带领心灵走进色彩;走进了色彩,才能走进山水的起伏和回环;走进了山水的起伏和回环,画家才能让观者走进他所创造的境界;走进了境界,作者和观者才能共同走进另一个神情古朴的自然。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这是郑板桥的对联。相信南长龙一定会通过自己的不懈追求在艺术的道路上开拓出更美好的前景。(择于易之文集《丹青岁月》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