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林官方网站
http://www.shengshiyishu.com/person.asp?big=45
个人简介

姓名: 李光林 地区: 辽宁省 摘要: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辽宁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涉外经济学院国际精典书画院课座教授。 详细
作品
李光林作品
李光林作品
李光林作品
李光林作品
李光林作品
李光林作品
艺术家资讯
雪域的阳光照在脸上


                                        ——记青年画家李光林

文/金燕

第一次见到李光林,就被他清亮的眼睛和圣光笼罩的额头所吸引,不知道为什么,总感觉他身上有股在现代城市里已经很难见到的安详而圣洁的气质。而当走进他的画室,则发现他的画也是象他本人一样,散发着一股安详而静谧的力量。他的绘画作品主要有三个系列,一是海与船的系列,一是陶罐系列,一是西藏风情系列。在传统技法的绘画领域,这些题材并不少见,但是没有一个人的作品有着如此深邃而灵性的魅力。

通过采访,才知道原来我的感觉不是没有来由的。

李光林原是中国石化工会的摄影师兼绘画师,那是一份待遇很好的国家工职。但是他觉得那是一种对生命的浪费,因为一直潜藏在他内心的创作欲望不能得到完全的释放,于是与1999年辞掉安定的国家工职,只身来到北京,在通州区宋庄镇大兴庄买了一个农家四合院,过起了没有生活保障的苦行僧日子。但是他没有感觉到生活的艰苦,却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创作自由和心灵自由。

之前,他曾去过两次西藏,那里纯净高远的自然风景,那里淳朴而圣洁的风土民情都使他心灵深处得到最强烈的震撼。虽然每次都被强烈的高原反应折磨得痛苦不堪,但是他还是抵抗不了西藏的魅力,于是2000年又一次进藏。这次呆了一个月,由于高原反应,他几次窒息,差点没命,于是他不再敢躺下,每天只有坐着睡觉,平均每天只能入睡一两个小时,身体极度虚弱,只能靠药品维持,可是西藏的一切美丽还是让他一直保持着高度兴奋。由于缺少睡眠和氧气,他几乎走不动路,只能象老人一样蹒跚着一点点挪。即便这样,他也不放弃任何一个抓拍美丽景色的机会。这一次回来,他元气大伤,彻底病倒,好长时间才渐渐恢复。但是2005年,他却冒着生命危险第四次进藏。因为,他的身体虽然适应不了西藏,但那里却是他精神的补养地。他在那里得到灵魂的净化,并从天人合一的境地中渐渐寻找到真正的自我。

其实他去过很多地方,比如东北山区、陕北农村、云南古镇等等,也画了一些那些题材的油画,但是他觉得西藏的高远和静谧最暗合他自己的性格,而画西藏题材的作品,则是他借助外在的形式去表达内心的感悟。他与他的画面是神形合一,将内心的强烈情感都投射到画布上去,并在这个过程中使自我从模糊到清晰。创作于他而言,永远是一个发现自己、发现人性、提升灵性的一种修炼方式。

与一些急功近利的行画家不同,他画每一幅画的时候都没有在想着如何获取名利,只是去画与自己感受有关的东西。比如他在刚到北京心浮气躁了一段时间之后,突然间想到在野山坡看过的一些残破的陶罐,发现每一个陶罐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它自身忧伤的故事,于是他开始创作陶罐系列,这个创作过程让他自己彻底去除了浮躁。再比如他有一年冬天去渤海湾一个安静的海边,看见那些泊在岸边的废旧木船,那种残破和孤独让他感同身受,他觉得那些船就是一些行将就木的老人,为儿女付出了一生,最后则要孤独地风烛残年。于是他回来之后充满深情地创作了一批海边孤独的泊船系列。在自然和一些不为人所关注的静物上面,他却总能体会到与众不同的情感,这大概就是他作品魅力的来源之一吧。

李光林喜欢真正意义上的交流,但不爱参加无聊的聚会和热闹的饭局,他经常买来一星期吃的菜放在冰箱里,然后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思考或做画。很多时候他也感到寂寞,但是寂寞能让他思考更多有关于心灵的东西,并进一步体现在画面上。于是,他甘愿忍受寂寞。

在他的小院子里跟他聊天是极享受的一件事,那满院的荷花,满架的南瓜,满眼的绚烂的色彩,满身温暖的阳光,以及录音机里传出来的安静悠远的西藏音乐,统统让人一下子便会忘记所有城市人特有的烦躁和焦虑,而与主人一道进入心灵最需要的安详、清澈而敏感的状态。

友情链接: 史教茂官方网站 盛世艺术网 人民画院 中国当代书画研究院 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网 北京大品画院 刘大为工作室 网络美术馆 中国当代美术研究院 中国书画交流中心 安徽书画交易网 新华网 中国政府网 联合早报网 中国新闻网 网址之家 163邮箱 126邮箱 雅昌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中国文化部 网站管理 人民画院 sohu 谷歌 网易 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