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寒松官方网站 |
http://www.shengshiyishu.com/person.asp?big=459 |
文人气息.大美意境和创新追求 |
文人气息.大美意境和创新追求
——石寒松冰雪山水画品赏
文泊月
作者为:徐州市市委宣传部部长,
壬辰初夏,名城徐州。我与来自北京的冰雪山水画家石寒松先生在皇驾咖啡厅邂逅,继而又到晚风习习的云龙湖上宴饮听琴,那种感觉十分难忘,这其中最撩我情怀的当是相互之间的知音感和文人情结。
透过石寒松先生的画作,让我至为动情的是画面散发的文人气息。面对画家石先生,我的第一感觉认定他首先是一个文人:文人的性情,文人的谈吐,文人的雅致,文人的气派,文人的追求。文人气息表现在画面上即是那高雅的气韵和格调。气韵体现于画家的生命精神和气度立意,体现为画家的共同认识和努力追求。韵由气生,气由韵成,气韵一体,不可分割。气韵,是中国画艺术笔墨之灵魂,更是中国画之精神面貌。南齐谢赫所著的《古画品录》,提出六法,其中“气韵生动”成为六法之首。当时虽指的是人物画,但后之山水、花鸟,千百年来无不依此作为评断中国画各画类的准则。即使咏诗,昔贤也谈到“体贵正大,志贵高远,气贵雄浑,韵贵隽永。四者本非养无以发其真,非悟无以入其妙。”其实,任何一门艺术,无不以气韵为重,不过中国画方面谈得较多而已。格调则是衡量一幅作品艺术价值的重要标准,体现着作者的艺术造诣、学识修养和审美追求的品位。作品的格调高,即为高雅,反之则为低俗。绘画作品高格调的追求,是作者思想境界的升华。只有不为物欲所驱,方能在画面上进入“表里俱澄澈”之妙境。画,贵在雅俗之间。太雅,曲高和寡,不仅大众难以接受,而且可能会失之于纤细、柔弱;过俗,缺乏应有的艺术品格,表面上迎合了大众的趣味,实际上低估和轻视了群众的欣赏水平,最后还会失掉群众。雅与俗是艺术品格的一对范畴,他们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俗话说“大俗大雅”,“俗”得有格调、有品位,如许多民间艺术品,反而成为“大雅”的。此外,艺术史告诉我们,格调高的艺术同样能得到群众的认可。艺术家如何使自己的作品做到雅俗共赏,是一件大有学问的事。
品赏石寒松先生的画作,让人心灵愉悦的当是画面上洋溢的大美意境。意与境合,情景交融,为此成就意境,意境的本质特征是“生命律动”,即展示生命、自然本身的美。表真挚之情,状飞动之趣,传万物之灵,这便是心性的羽化,也是艺术的大美趣味所在。我由此联想到吴冠中先生的一句肺腑之言:“我的画一是求美感,二是求意境,有了这二者,我才动笔。”意境最早是西方美术学的一个术语,西方所说的意境,就是一个字:美。如果要用三个字,那就是:整体美。意境乃绘画的核心,“画之母也”。画家的学识修养、生活阅历、思想感情、审美水平,从画的意境中可以清晰窥见。如果是一幅笔墨新颖独到、意境优美深邃的画作,那么肯定就是一幅难得的佳作。反之,如果陈旧老套,意境浅薄,了无新意,这样的作品当然不值得一提。石先生的意境营造得益于他那刻骨铭心的人生阅历和生活感受。石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十分动情地写道:“我如今生活在城市,却时常梦回深山,可见在潜意识里,我一直忘不了少年时的那段生活经历。十五岁那年,我在秦岭腹地的大山里开始了教书生涯。那绵延的大山,冬季不化的白雪,苍苍茫茫的松林,瓦窑棚的教室等,永远铭刻在一个少年的心里。尤其令人怀念的是那儿淳朴的民风,洁净如洗的环境和空气,那清澈甘甜的山泉,八年的山区生活磨练了一个少年的意志。八年后,我告别了深山,但那山、那水、那人,却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淡漠,相反却常常梦萦魂牵。后来每当我进山时都会有一种亲切、平静、气定之感。大山成了我精神上的第二故乡,给我留下了影响一生的烙印。”
艺术的本质在于创新,创新的追求让石寒松先生永葆艺术青春。清华大学教授岳石称道石先生的画有“创造性和创造力,”秦力的文章则全面概括石寒松的作品有三点创新:一是题材创新,二是样式创新,三是技法创新。面对喧嚣浮华的时代,石寒松始终保持着悠然从容、平和恬静的创作状态,从而奠定了一个艺术家应有的品质和修为,决定了他艺术创作的境界与高度。他作画既注重吸收传统精华,又注重吸纳冰雪画的精髓,还注重发挥自己原有的西画优势,在构图布局上打破传统的固有模式,力求从形式上能给人全新的视觉享受,努力营造出洁净、恬静、冷逸、平和的心灵之境。同时他在努力给观者营造一种陌生感。因此,第一次见到他作品的人都会说:你的这种国画样态我从未见过。这就从一个侧面印证了石寒松绘画的创新性。
文人气息、大美意境和创新追求,让石寒松的绘画作品充满魅力。中国传统绘画中,也许有一种无法量度的气场,这是为中国人创造的一种文化和精神空间。画家借助物象来寻找人与自然的和谐,沉浸在自然中去体悟其中的奥妙,在亲近与依偎中传达自己的心象。王维的诗,八大山人的画,王羲之的书法,抒写的是精气神,展示的是真善美,都是艺术美的典范与极致,什么俗甜之气、浮躁之气、霸悍之气、工匠之气都会离他们远去。如此境界,实在是艺术家一生神往的理想境界,但能达到这种境界的如“凤毛麟角”,只有把人品和艺品修炼成超凡脱俗、物我两忘的高境界,才可以做到。在通往高境界的道路上,我希望石寒松先生有勇气做一个矢志不渝的跋涉者,我热情期待石先生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