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惠华官方网站 |
http://www.shengshiyishu.com/person.asp?big=60 |
我 画 仕 女 画 |
我 画 仕 女 画
当我看到关于描写女人的文章,刊登女人的照片或女人的绘画作品时,时常激动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这不只是因为女人的貌美,也不是因为描述的女人的故事吸引了我。实际上连我自己都不知是何等原因,让我打心眼里愿意跟这些看似无语的女人打交道,愿意考虑这些关于女人的情感,生活,处事的方式,探讨女人的过去,现在,和预想将来。有时候,为了一个问题要不停的思索,不停地畅想,想了好多好多.........。我时常愿意将我心中的仕女置放在山林,丘壑,花丛和庭院里,愿意给心中的仕女一个优雅僻静的地方,留给她们娱乐,休闲的空间,我想如果是环境好,生活温饱没有问题,相对重要的就是她们的心灵了。心境好了,人才更有神气,所以,仕女们会在一定的环境里悠闲地散步,说笑,嬉戏,玩耍。我喜欢描绘她们那单纯而又外露的一面,之后慢慢地揭示她们的内心世界。我有空的时候就想拿起笔来画画她们,她们有的聊天,有的私语,有的下棋,有的观景,有的看花,似乎她们的心很纯很静!纯的像洁白的藕花,静的像一弯清水,没有涟漪更何况波澜···········我喜欢画她们,认为她们的心是善良的,美好的,无私的。我理解,古代仕女之所以悲情,是因为她们中的大多数人是依托于身边的男人,生活在家庭和社会的低层,她们因为身边的琐事或情感问题失去了生活的自由。社会造就出了无数悲情的仕女,她们是那个旧社会的女性缩影。好多画家选择画她们,那种木讷,呆滞的表情时时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这是不是悲美的那种表现方式,我不知道,总之,这也是画家表现仕女的一种方法吧。我还是不愿意画她们...........,那传统的仕女画画法与那种体现悲美的感觉结合固然也很好,它容易让人更动情,也很有艺术感染力;可我就是我啊,我想要表现的是那种心境稍微开阔,不为情感或生活所困的仕女,这种仕女在当时的社会里也不会没有吧?思维是任何人也替代不了的,生活中的女人想好事也符合常理。她们闲适,自然,优雅,丝丝的欣慰;她们憧憬美好而又对自己的生活和未来充满了自信;我愿意画她们,我的唐朝仕女画也力图从一个侧面反映这一点。仕女画一直以来是画家们描绘的对象,各种画法,各种表现形式都有,画家数不胜数,要想画的胜人一筹天知道应该用什么法啊?所以我没有必要考虑太多,我只要画我心中的仕女就行了。我总是愿意给仕女们抹去她们悲情的一面,赋予她们比较好的精神世界,让她们的心灵在我的笔下得以释放。她们组合而成的画面赋予人们诗情画意,给人们以茶余饭后的精神享受,这是我小品画所期待的,希望欣赏者喜欢。
我最初的愿望是这样的:只要是大家喜欢的,众人推崇的我认为就是好的作品。2002年跟随北京画院著名绘画大师石齐先生学画以来,境界得到了升华,思维的空间更广阔了。之后的时日里,我先后聆听了许多在当今绘画界的明星大腕的讲座,接受了她们的技术指导,从此走上了一条探索笔墨形式与技法语言相结合的路。
我试图一改之前的画法,可没有那么容易,过程异常辛苦。最难忘的是09年在清华美院学习时;那一次,我带上了画好的几十幅仕女画拿给石齐先生看,还故作谦虚地说:“石老师,我的画没有进步”。石齐先生一边翻着画看,一边说:“你的画不是没有进步,而是进步了很多,比之前画的更概括更纯熟了。不过,从现在开始,你现在的画法要先放一放,不要再画了,我们要画新中国画。”我是石齐先生的老学员了,石齐先生的话我是言听计从的。可是,我也很愕然,就当时的状况来讲,要放下几十年的画,再从零开始,确实难以接受。来到了清华美院的学习基地,这个新中国画研究室的导师依然是我们的导师石齐先生。大家都知道,对于石齐先生的评价很多,中央美术学院的邵大箴先生,曾以“不安分守己的革新者”为题,来评价石齐先生的画:“在美术界,石齐是一位引人注目,也是引起争议的人物。” “我注意石齐的画也有好多年了,画界的朋友对他作品的褒贬,我早就有所闻。所以每当有机会看他的画,我总是认真仔细地看,认真仔细地想,以便作出自己的判断,不受别人的影响。暂时撇开对石齐艺术成就的评价不说,我觉得在当下美术界,象石齐这样能引起争议的画家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许多画家引不起人们的兴趣,人们对他们的作品很淡漠,那倒是让人忧虑的事。石齐作品引起不同意见的争议,说明他思考的和实践的,触及到了大家最关心的课题,触及到中国绘画语言的本质。”是啊,石齐先生是一位杰出的中国画家,他具有坚实而深厚的笔墨功夫,他包容吸收中西结合,历经锤炼。他的笔墨开新立异自成一家,形成了新奇独特的魅力特点。石齐先生教授新中国画的过程中,强调“三象合一”,既:“抽象、意向、具象”合一。相比较,石齐先生的这“三象”并非是具象与抽象,而是三象可以突出其一,也可以融合并举。这一些,都已经在他的作品里得到了验证。如90年代的《辉光无限图》、《山之神》、近作《丽人行》等作品中,可以观察到石齐先生“三象交融”技法的运用。石齐先生曾说:中国画应该是笔墨第一、风格第一、趣味第一、时代性第一。为了让我们放开手脚放松心情,他甚至于鼓励我们,“闭上眼睛瞎画”。他认为弄成一团糟没关系,这是学习开始必经的过程。慢慢地,大家在交替转换笔墨过程中就会找到有意思的东西,就会在探索中有新的发现。我认为导师的解释不无道理;中国画的魅力也在于笔墨之美,舍弃了这一点,就等于舍弃了中国画的命脉和灵魂。但是,中国画的独立体系和它的笔墨技法、结构、情趣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死传统。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而丰富、而拓展。笔墨把握在每个人的手中但因人而异,因此就具有不同的个性,特色与生命力。如果大家想要改革传统中国画笔墨,一定有它特殊的难度,改来改去也许就弄成了四不象,可是没有难度就不可能创造出它的艺术性。所以,石齐先生建议我们通过笔墨游戏,放开手脚去画自己原来想画的但因为各种原因没有画过的东西,这个笔墨训练的过程很有益。因为,无论从构图、还是从色调、笔墨的运用上大家都可以大胆的去做,经过一段的笔墨游戏,大家会在不经意间发现一些规则、技巧和一系列的对于自己创作有用的元素。发现元素,又是怎样运用它呢?那就要去想办法解决,也可以借鉴大师的精彩笔墨。石齐先生说“凡是好的艺术品都有玩的成份”。我们这些学者,也正是在导师的启示和指导下,领悟了这许多。大家实践笔墨,尝试新的语言,胆子大了,笔墨功夫也相应提高了。由此,我的仕女画创作也正是在这个学习阶段开始有了点滴的改变和艺术上的升华。油画的块面与构成,国画的水与墨的交融、壁画的特殊技法等,都为我考虑国画创作提供了启示。我开始有兴趣展开画纸大胆地运用水、墨、色、构成等绘画元素,在六尺的宣纸上尝试我想要表现的艺术世界;当然题材还是仕女画,画法改变了,取而代之的是:大面积墨与色和物与体的意象感,颇具精微的具象感,稍加变化略添几何形的抽象感。几种感觉若隐若现地在我的画面中得到了再现。我似乎领悟到,新中国画的这种体验过程也并非是丢弃原有的一切,相反,曾经的造型基础,审美意识依然是现在绘画的基础,绘画的天敌就是要克服困难战胜自己;从此,我把“三象合一”的画法放在了绘画实践的重要日程,一发而不可收。我先后创作了一系列新中国画,业余时间应需求也画一些小写意仕女与童子,同时涉猎山水与花鸟。现在每当我的画摆在大家面前时,品类上又多了新中国画的这种磅礴与大气。当然也又多了一份理解与赞同。不少人接受中国画的这种新画法,还有许多的编辑来到我们的画室索要作品,甚至于答应为我们免费出画册等。这要感谢石齐先生,感谢那些明星大腕的指导。同时也要感谢那些给予我们支持与鼓励的同士与道友;感谢上帝赐予我们这个尝试新中国画的机会;更要感谢大自然给予我们这样的胸怀,使我们有信心用自己的艺术叙说新中国美好的未来!
总之,我喜欢中国画,喜欢画仕女,画来画去就成了现在的样子。我把它编辑成册,请各界艺术同仁赐教。
给大家鞠躬!
金惠华于丽人斋
2010年11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