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惠华官方网站 |
http://www.shengshiyishu.com/person.asp?big=60 |
朴质典雅 神韵悠然 |
朴质典雅 神韵悠然
曾聪
初次慕名相见,仕女画家金惠华先生给我的印象极为深刻,特别是她说话时的样子,面带笑意,举手投足间,散发出质朴典雅的气质,与其画风极其相似。走进她的画室,幅幅佳作映入眼帘,我恍然感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两句诗的含义了。认真欣赏金惠华女士的作品,不难从中看出,她40年如一日的绘画经历,源于她对中国画的苦苦热爱和执着追求;源于她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仕女画的绘画实践。难怪她笔下的仕女那么神韵悠然活灵活现,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还能给观者留下静谧的沉思之境。
赏读画家金惠华先生的仕女画,人物栩栩如生雍容雅致,声色风貌令人颠倒沉醉。她笔下的仕女兼有质朴与典雅,有一种很具东方艺术神韵的美,积淀着民族精神的文化底蕴,在“有丰致、有缥缈”的笔情墨象之中,透过物象的外表,贴近和叩击其精神领域,是画家现实美升华到诗的一种境界,是心灵中情感与想象的审美表达。大面积的积墨、泼墨与施色、物与体的意象感,颇具精微的具象感和稍加变化略添几何的抽象感,在她的作品中表达的淋漓尽致。她绘画的仕女作品都讲求的是意境,由意造势,自然纯熟,毫不做作。根据画面需求,深化出线条的轻重缓急、浓淡干湿,刚柔相济,开合有度,画笔运用自如,绘画作品可谓独出一格。
性情温柔典雅,颇具才气,这是众多人对画家金惠华先生的评价。而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她感恩戴德之情。在谈及她一路走来的绘画之路时,她毫不强调自身的几十年绘画之路的艰辛和蜕变,而是怀着浓浓深情屡屡谈及自己的恩师。年少时,对自己欣于指导的王兴义先生,如今对自己在绘画技法和风格上影响颇深的石齐、何家英、蒋彩萍、霍春阳大师是她常常提起的。用她自己的话说:个人是努力啦,但是,在绘画上的进步真的离不开导师们指点迷津,离不开亲朋好友的鼓励与帮助;所以,要感谢那些恩师,也感谢那些亲朋好友们!…..。特别要感谢著名画家石齐先生,是他指导我在传统绘画基础上又尝试了新中国画的画法,因而,为自己提出了承继传统与探索新中国画和研究与发展新中国画的重要的课题,我认为新中国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艺术更需要感恩的心来滋养,于此我也更能理解画家金惠华先生创作仕女画时的内心世界。她喜欢画的不是旧社会里那种木讷、呆滞的女性缩影,而是自己心目中那些闲适、自然、优雅的仕女,最重要的是她表现她们的善良和无私;画家也乐意让她笔下的这些仕女画映入人们眼帘步入现实生活,以消解人们紧张工作带来的疲惫而尽享艺术之美。诚然,赋予仕女们美好的精神层面的前提,无疑是画家自身的审美层次和高尚情怀。
在聊城大学美术学院任教期间,画家金惠华先生堪称是一位智者。完全沉浸于教学与绘画之中是她最感有兴致的事,选择不受赘于行政上的繁琐更是她性格的明锐之举,“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情怀,轻松的心态以及对画境深入执着的追求,也使得她的绘画在精神、文化和内涵上走向了一个更高的境界。即使是这样,她还是不无遗憾的表示:最稀缺的是时间。金惠华教授担任教学任务期间,还是难免有很多烦杂的事情,迫使她不断地与时间赛跑,研读诸多绘画理论与精品名作,追求宁静祥和之喜悦,寻找无喧嚣纷扰之境界。由此,在她的画中也透出了轻松明快的艺术形式和不为世俗所累的雍容大气,以及别开生面的自然灵动。我真心希望潜心于画艺的金惠华女士于艺术境界上有更新、更广的开拓。
从女性的角度上来看,她会以一位母亲的温柔与她的学生进行深入的交谈,从绘画到生活,从工作到学习,无所不谈,极其尽兴。然而,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是她作画时的样子,画案之前的沉思,提笔泼墨,成竹在胸的笔力,都彰显着大家的风范。笔峰走势沉着爽利,人物设色艳而不俗,可谓情出神韵,韵从情出。以墨随性而为,典雅含蓄,美丽的仕女就这样在她的笔下诞生了……
作为晚辈,我有幸与仕女画家金惠华先生相见交流,言谈之中当她得知我喜欢仕女画时,她即刻将刚刚绘出的一幅四尺斗方的仕女画,题名《消夏图》,盖章相赠与我。该画线性走势沉着爽利,笔力劲健尽显内功,人物设色艳而不俗,甜而不腻,神韵俱佳。画家以墨随兴而为,潇洒自如,其画中的仕女双手轻抚小扇,回眸竹林间,清新脱俗,典雅含蓄,生动的描绘出美人亦有竹之风骨的精神状态。
笔墨淋漓犹湿,墨香沁人心扉,她好不惬意! 而我,因久久的凝视,已分不出她是画中人还是她从画中来。
2011年11月于鲁西水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