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国官方网站
http://www.shengshiyishu.com/person.asp?big=717
个人简介

周建国,1955年生,山西省河曲县人。1982年毕业于山西大学艺术系国画专业(77级)。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山西分会理事,中华当代书画艺术研究会名誉会长,新加坡新神州艺术院、中原书画研究院艺术顾问,国务院国宾礼特供推荐艺术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忻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忻州师范学院美术系副教授。 作品上百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在中国美术馆、国家博物馆及日本、新加坡、韩国、泰国、巴西等国家和我国香港、台湾等地区展出、获奖、被收藏。主要获奖荣誉有:获第57回国际文化交流日本书芸院书画展银奖,被授予韩国第二届国际书画艺术交流大展“跨世纪中外书画艺术名人”称号,获2010上海世博•中国著名书画家精品邀请展国画金奖,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展,参加全国高等美院中国画名师作品展,获第四届全国当代山水画展创新奖,获全国首届“和谐中华”书画展三等奖,获山西省“黄土地的昨天和今天”美术作品展一等奖,获全国第15届“群星奖”山西选拨赛二等奖等。 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华艺苑名家”专栏、《人民画报》、《艺术教育》、《中国美术家》、《美术大观》、《美与时代》、《美术耕耘》等。《山西日报》、山西电视台曾作专题报道。 2013年被授予“国务院国宾礼特供推荐艺术家”称号。 2014年作为“中泰友好国礼艺术家代表团”成员应邀出访泰国。被授予“中泰友好终身形象大使”、“人类文化杰出贡献奖”称号。作品以国礼馈赠泰国亲王•素博巴莫。 出版画集有《中国美术名家精品鉴赏•周建国作品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国礼艺术•国务院国宾礼特供推荐艺术家周建国》。传略作品入编《中外名人辞典》、《世界华人书画作品选集》等大型典藉。 详细
作品
黄土地
大岳浮云
塬上人家
月色
太行寻梦
山居
艺术家资讯
评论文章3
山水画的文明底色
——周建国山水画有感
杜曦云
放在现代普世文明的认识范畴中来看“山水画”,它在形态上属于风景画。虽然作画者以“笔墨”、“气韵”、“写意”等文化理由进行主观组合和变形,但他们所依据的原型依然是自然景物,而且他们一直没有彻底放弃这个原型而走向抽象。从文化的角度看,“山水画”是中国独有的概念,山水画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和观念的视觉产物,它作为视觉载体,承载着中国古人的哲学观。和中国传统绘画另外的两个主要类别——人物、花鸟——相比,因为在组合和变形的限度方面拥有更大的自由,也因为中国人对“自然”有类似宗教般的情感,山水画凸显出尤其浓厚的形而上意味,它通过模拟自然景物的形状(中国人称之为“丘壑”)和笔触、肌理(中国人称之为“笔墨”),来表达作画者的世界观、生命观以及作画时的情绪。
“山水画”是一个视觉载体,不同的作画者,因为人生境况和社会地位等的不同,通过“山水画”传达出来的世界观和生命观、做画时的情绪,是各不相同的。比如皇室和上层官僚喜欢的富丽华贵的山水、文人喜欢的宁静淡泊的山水、普通民众喜欢的工整秀丽的山水、以及中国传统社会中非常少见的叛逆者们所喜欢的扭曲怪异的山水……。山水画的千年历史长廊中,形态和观念的不同,归根结底是因为山水画家的不同。人不能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面,即使沉浸在山水画的冥想世界中,也不能把山水画从现实社会中剥离出来成为独立存在的实体,因为山水画家首先是有着特定的生存处境、社会地位和人生观念的人,然后才是画家。
无论形态和观念多么丰富复杂,传统山水画背后是传统文明,是儒道释观念的差异和融合,其生长土壤是没有遭遇现代普世文明前的中国传统社会。简要的看,儒家倡导由道德而不是法律构成社会的基石。这样的社会由三个柱子支撑:君臣、父子、夫妻。这三对概念彼此之间反映了阳和阴的关系,前者居支配地位而后者居顺从地位。于是,妻子、儿子和大臣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他们的丈夫、父亲和皇帝。这种社会其实是家庭秩序的放大,而且这个秩序要坚守不变。道家认为欲望是一切烦恼的根源,人越想得到某样东西,就越不可能得到它,也就越为此凄然心碎。所以,无知无为者最安乐,最好的生活方式是知足常乐,在现有条件下谋求内心的安宁而充分享受短促的一生。在这样的反向逻辑中,如果一个人想做成所有的事,那么就将一事无成。反过来,如果你什么都不做,你反倒有所成就。
在这样的文化土壤中,一个准备进入官僚集团的年轻人将以儒生的身份开始他的一生,耗尽所有的能量和智慧去攀爬那个通向社会金字塔顶端的唯一阶梯。如果他不断的失败,就会转向道家或佛门寻求安慰。
当下的中国,已经进入全球化的轨道中,当代的山水画家和古代的同行相比,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这个生存背景,最大的纠结在于传统本土文明和现代普世文明的关系。如果不考虑这个关系,只是基于喜爱而继续画下去,从自娱自乐的角度,当然可以。但那样很可能只是传统山水画遗风的继承者,也就是所谓的“作为保留画种的中国画”,和当下的文明越来越不发生关系。而且,在几十年前的中国大陆,传统文化曾遭遇了几乎是全面的打击和摧毁,即使在文脉的原汁原味继承方面,至今也往往不尽人意。中国大陆今天的山水画,大多是和西方的写实绘画传统结合后的产物,有少数“前卫”者们吸收了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形式成果,但这种吸收也很有限。深层原因,就在于本土传统文明和现代普世文明的冲突之处很多。当然,相通之处也有。
单纯的继承没有多大的历史价值,但山水画既然一直存在至今,而且喜爱者依然不少,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当代中国的文化状况。17 世纪的英国思想家洛克,就已经提到本土民族传统在社会变革中的重要性:倘若社会制度的变革超越了民智水平,则社会绝无可能达到稳定点,一定会向旧的生活方式回落,直到重新取得平衡为止。如今,进入全球化轨道中的每一个国家,都处于“双文化”的状态中:一部分是全球共通的普世文化,另一部分是本土独有的传统文化。发达国家也是如此。
这样的文化状况中,如果山水画家能站在现代文明和国际视野中来自觉的寻找定位,以及不断的重新定位和更新,山水画在中国当下的文化土壤中依然有可能性。当然,这时重要的是这种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至于形态还是不是以往的山水画,甚至是不是山水画,是不是画,是不是艺术,是其次的。
在这种语境中来看周建国的山水画,他多年来聚焦于山水画,并且不断的更新,是在时代浪潮的裹挟中有意无意的寻找新的可能。至于这种可能性有多大,以及其中的价值,放到现代文明和国际视野中来观照,可以更清晰,也可以更自觉。  
(作者系:当代艺术批评家、理论家、策展人、《艺术时代》杂志执行主编)  
友情链接: 史教茂官方网站 盛世艺术网 人民画院 中国当代书画研究院 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网 北京大品画院 刘大为工作室 网络美术馆 中国当代美术研究院 中国书画交流中心 安徽书画交易网 新华网 中国政府网 联合早报网 中国新闻网 网址之家 163邮箱 126邮箱 雅昌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中国文化部 网站管理 人民画院 sohu 谷歌 网易 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