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萍【山东】官方网站 |
http://www.shengshiyishu.com/person.asp?big=82 |
白鸽寓神采 丹青诉心声 |
白鸽寓神采 丹青诉心声
——写在樊萍从艺四十年个展开幕之际
马小依
对于一个画家而言,能够将全部的情感投入到对艺术的追求中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情。因为,那必然包括了在绘画语境中对艺术生命的重塑与延伸。从一定意义上说,通过绘画,画家既是在审视自我,也是在审视人生。有的画家“有经历,无阅历”,情感丰富却止于浮华,画面生涩单薄,没有生气;但也有的画家把内心情绪在意的通达中慢慢悟化深入,触及到他人不曾触及的层面,便会在精神上占领高度,做到“一枝一叶总关情”。 也许,只有在岁月起伏中积累沉淀、慢慢顿悟时,“经历”才有可能转化为深层的“阅历”。女画家樊萍的作品恰恰具有了这种深刻性。她把一个女画家的心扉渐渐开启,将四十年倾吐情感与心血的付出,在此次花鸟个展中呈现出来,那份诚恳与坦然,令人动容。
此次画展要展出的作品脉络清晰,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名家班研修期间,结合名家理论指导而进行的创作。这类作品运用“连工带写”的手法,描绘蔬果花卉、鸟雀家禽以及芭蕉、榕树,在风格上呈现出“北方田园”与“南国风情”的不同特质;第二类是近十年来在学术层面对工笔花鸟方向的潜心研究之作。纵观这两种风格,差异明显,前者在水墨关系上更注重以“意写”的笔触表现客体,率意自然,富有生趣;后者则注重了工笔花鸟的技法研习,更讲求水与色的冲撞变化和线条、笔墨的语序建立,在整体物象情态的完整性上体现出独立唯美的品格。
之所以提及画家的作品是有“阅历”的,是因为樊萍四十年的创作一直是以北方家乡田园生活作为根本。即便是在南方风情的作品中,我们也发现了那种依依不舍的乡情与乡愁。对于故土的眷恋与热爱、执着与坚守,成为她的艺术构思的主线,促成了她在绘画层面展现出带有文化哲思的内涵:那即是“寻根情结”。画家既是在寻生活的根,也是在寻艺术的根,更是在寻精神的根。
此次将要展出的作品,涵盖了画家在造型及艺术表现手法上的多样化形态。这其中,最为凸显的就是画家近年来以鸽子为文本主题进行的工笔创作,其典型代表作品就是十米长卷巨作《百鸽图》。
《白鸽图》,以横幅手卷形式展开,形象描绘了芭蕉、玉兰等花卉植被,绿中泛黄的芭蕉叶沉郁厚重,白中泛紫的玉兰清丽、淡雅。在对比与互补的色彩反差中,洁白优雅的鸽群渐渐凸显,呼之欲出,在这一情境中,画面的宁静美与鸽群的灵动美相互融合,产生画外之音。
不得不说,樊萍的《百鸽图》摆脱了传统工笔画平面化的局限,而注重画面的层次感与视觉过渡,在主次、疏密、开合的把握上抒放而缜密,保留了那种舒缓、安谧的氛围之美。该繁的地方就精雕细琢,该简的地方就密密匝匝,在繁简之中张弛有度,既有宏观的构建,又有微观的严谨,呈现出画面的洒脱飘逸,隽永恬淡的意境。
画家为准备这次画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她喜欢鸽子,迷恋鸽子,我们看到画家把鸽子那种高贵的洁白演绎成一种真,一种纯粹,一种情趣。在这种情趣中有着画家对时光的雕琢,对生活的执守,对真、善、美的诉求。在更深层次的意义来说,画家是要用对鸽子的体验与感悟表达出主题的文化内涵:那种崇尚仁爱和谐、和平自由、以“和”为重的儒学精义所诠释的文化理念。
萦绕在这样的审美氛围中,犹如聆听一首畅想自然的赞歌,她用诗般的节奏赋予了作品新的意韵。那种如沉醉天籁般的迷梦与遐想,那种留恋往返或眷恋不舍映入眼帘就能流淌出“落尽繁华即是淡泊”的本真与本色。她将一个东方女性画家的气质一一尽显,交汇着古典韵味与当代审美,浪漫而优雅。希望并相信每一个观者沉浸其中,都能得到心灵的陶醉,美的愉悦,同时,也能感受到来自画家内心中的那一份努力与真诚。
(作者……著名美术评论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