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凤官方网站
http://www.shengshiyishu.com/person.asp?big=830
个人简介

杨丽凤,(笔名赋贵),女,曾就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当代艺术创作研究生班,职业画家,现居北京。擅长画巨幅牡丹、山水、花鸟、宇宙空间、朦胧画系列。 师承冯霖章、石齐、马海方、梅墨生、于志学、郭石夫、程大利等。现为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研究会理事、唐山分会常务副主席,北京宣和画院办公室主任,北京时代中国画院副院长,齐鲁儿女书画院副院长,燕京书画院副院长。 2000年1月参加“世纪之门:1997-1999年中国艺术邀请展”。 2002年国画“心灵呼唤”入选澳门国画展。 2006年,作品《富贵中华》在全国"和平颂"书画大展获奖。 2008年作品“醉春风”、“国魂”等被清华大学收藏。 2009年,作品《朝阳》“国庆六十周年全国书画展”获优秀奖。 2011年国画“宇宙空间”在百雅轩拍卖成交价一平方尺为0.8万元。 2012年10月国画作品“富贵中华”中央党校收藏。 2012年“醇和”、“国色天香”等作品被保加利亚共和国、印度、美国等国家收藏。 2013年作品“秋”被石齐美术馆收藏。 2013年11月应俄罗斯大使馆邀请参加中俄书画展并获奖 2013年11月俄罗斯大使馆收藏杨丽凤国画作品及杨丽凤于俄罗斯大使馆代表中国画家发言 2013年12月瓦努阿图共和国收藏杨丽凤国画作品 2013年12月受邀参加首都百名艺术家联谊会 2013年12月受邀参加钓鱼台国宾馆书画展 地址:中国宋庄艺术区 电话:18201306661(北京工作室)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898936415 E--mail:yanglifeng1818@sina.com 详细
作品
杨丽凤作品
杨丽凤作品
杨丽凤作品
杨丽凤作品
杨丽凤作品
杨丽凤作品
艺术家资讯
评论文章
画家杨丽凤专访(一)
 
时间:2012218
地点: 北京中关村 杨丽凤工作室
采访人:李怫麟
受访人:杨丽凤(笔名:赋贵)
      人物小传:杨丽凤,笔名赋贵,曾就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当代艺术创作研究生班,职业画家,现居北京。擅长画巨幅牡丹、山水、花鸟、宇宙空间、朦胧画系列。
     师承冯霖章、石齐、马海方、梅墨生、于志学、郭石夫、程大利等。现为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研究会理事、唐山分会常务副主席,北京宣和画院办公室副主任,北京时代中国画院副院长,齐鲁儿女书画院副院长,燕京书画院副院长。
 
2000年1月参加“世纪之门:1997-1999年中国艺术邀请展”。
    2002年国画“心灵呼唤”入选澳门国画展。
       2006年,作品《富贵中华》在全国"和平颂"书画大展获奖。
2008年作品“醉春风”、“国魂”等被清华大学收藏。
2009年,作品《朝阳》“国庆六十周年全国书画展”获优秀奖。
2011年国画“宇宙空间”在百雅轩拍卖成交价一平方尺为0.8万元。
2012年10月国画作品“富贵中华”中央党校收藏。
2012年“醇和”、“国色天香”等作品被保加利亚共和国、印度、美国等国家收藏。
2013年作品“秋”被石齐美术馆收藏。
地址:中国宋庄艺术区
电话:18201306661(北京工作室)
    电话:13831575551(唐山工作室)
E--mail:yanglifeng1818@sina.com
 


    记者:杨老师您好!很高兴今天能有机会和您交流并学习中国绘画艺术。
 
      杨:我也很高兴和您交流并探讨中国绘画艺术,使更多的人通过我们的交流,了解中国绘画艺术。
      记者:作为一个以牡丹为题材并在国内渐有影响的中国女画家,您的这种选择是基于哪一种思想,它对您从事其它画种的创作有什么影响?
    杨:古人云“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花大色艳、雍容华贵、富丽端庄、芳香浓郁,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又有象征国富民强,幸福和谐的寓意。我个人非常喜欢牡丹,而且牡丹色彩浓郁,常能激发我的创作灵感 。同时,牡丹画法笔墨丰富、层次分明、国画的各种绘画技巧在牡丹画法中都可以充分表现出来,这对从事其他品种的绘画如山水、花鸟都有极大的帮助。
 
    记者:我们都知道由于历史、环境及其它因素,女性画家成功的比例不是太多,而且要付出比男性多几倍几十倍的艰辛,您是否在选择绘画道路时就有了这种心理准备?     
 
    杨:由于传统文化对女性的约束、导致社会、环境,价值观、世界观等对女性的歧视,压抑了女性智慧的发展和开发并导致历史以来女性在各领域里的成绩不那么突出。虽然,由于一些原因, 在历史上成功的女性画家的例子确实不多。但,在历史的发展中,女性在文化上做出突出贡献的却有许多,只是由于历史环境、文化背景等因素,女性的才华不能得以施展和显现。比如皇家的后宫及王室的眷属还有一些知识分子家庭与大家闺秀,她们大都琴棋书画全能,而且造诣极高,而她们的成就都被埋没。但新社会已经有很大改观,当代女画家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说成就斐然,有先辈们做榜样,我自然倍加努力。但少年时代学习绘画时并未考虑那么多。 我就是喜欢画,绘画是我的兴趣。及至年长,我觉得既然画了就要画好,所以不论多难我也要坚持,绘画是我这辈子要做的事情。
 
     记者:您的牡丹题材的绘画在色彩上非常大胆,这在国内比较少见,您是怎样想到对传统牡丹绘画技法进行创变?
     杨:传统牡丹画法及创作上确实形成了某种特定的模式,人们在这种模式的框架之内谋求一些风格的形成。但由于历代画家众多,采用单一的绘画模式必然会形成特定的符号,给观者带来审美疲劳,对收藏者来说也很难从中筛选出特别突出的藏品。我觉得事物总会要有改变的,没有改变就没有发展。有句话说得好“世界万物不变的就是变化。”因此,我在长时间研究牡丹绘画时,在画法、技巧、色彩、风格等方面就自然而然的进行了一些突破。并且,我心中的牡丹就是那样色彩缤纷,鲜活恣意,为了画出我心中所想的牡丹所以就用了一些传统牡丹绘画技法以外的方法融入其中。
 
    记者 :除了在色彩上比较大胆外,您的水墨牡丹也受到了好评,并且承袭了您大胆落墨、构图等技巧,这是否与您的性格有直接的关系?
 
 
    杨:我们要研究中国画,笔墨就是不能缺少的,没有笔墨,就没有中国画,在诸多水墨画题材中,我认为牡丹是最难表现的一种,牡丹花叶瓣多、品种繁,单纯的用水墨两种材料来表现牡丹这一题材确实需要下一番功夫。在牡丹叶瓣的层次上,也采用了特定的技法 。其实,一个人的作品都是反映作者本身的思想及人文精神。作家笔下的主人公多少都会有作家的影子,画也是一样。

 
     记者:画家的创作、欣赏与公众的欣赏在直觉喜好上会有很大的不同,您怎样去进行整合?即一方面要突出自己的创作风格,又要使一般的欣赏者及收藏者从内心中真正接受您的艺术作品?   
 
    杨:艺术是为人民服务的,只有我自己喜欢岂不成了孤芳自赏?有句俗语叫“灯下黑”,有时候自己是看不到自己不足的,所以公众的喜好,我会参考。同时,作为一个画家,总是要不断的超越自己,突出个人风格,但这种超越是在理性的思考中进行的,即满足了自己在画风的创变,又符合公众的审美倾向。虽然,这一点很难做到,但自己力求在这两者之间寻找到契合点,但是不会勉强自己去迎合。
    记者:中国绘画有一个传统就是要体现一种人文精神,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中国绘画的精神内涵,哲学语境及审美取向与西方绘画都有着根本的区别,在您的绘画作品中,怎样体现中国的特有的人文精神?
    杨: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一直浸透深厚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底蕴,在历史的发展中,由于画家本身都是在儒、释、道诸多领域里的全方位学者,他们本身的深厚学养自然融合于他们的绘画作品中,进而形成传统。同时,中国古老的天、地、人合一的思想又使中国有着独特的对精神、气韵、意境的追求,这也决定了中国画的特有的审美特质,它完全不同于西方绘画及西方审美意识,中国画的这种思想追求更加深刻而富有人文情感。 如果要谈中国画乃至中国水墨丹青,以上所谈是不可忽略的。由于深受传统人文思想及绘画思想的影响,我在学习和创作时自然就会呈现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人文精神,这是自然的一种留露几乎是不用思考的。
     记者:明末清初画家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犹诗文风气所转。上古之画迹简而意淡,如汉魏六朝之句然;中古之画如晚唐之句,虽清洒而渐渐薄矣;”请您谈一下绘画作品与时代发展之间的关系?

    杨:这里我从三个方面来做简单的叙述,一 笔墨;二 时代;三 创新。
首先来谈第一个问题“笔墨”;“笔墨”是中国书画中的常用术语,也代表着中国书画的特征,正是因为中国书画的这种特质,才表现了他与西方绘画完全的不同,也由此形成了中国画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精神语境,即笔墨就是画家的一种象征,一种精神。
  第二个问题“时代;书画家本身创作的作品在这个时代中有哪些时代的特征和面貌,即我们在传承传统的笔墨技巧之外抒发了怎样的时代精神。如果我们没有在创作中展示时代的特征及面貌,那我们的创作岂不失去了意义。
第三个问题,即“创新”问题,也是“笔墨当随时代”的实质。创新就是一种改变,即在继承传统的优秀之处的同时,谋求实质性的突破,以期与传统的框架拉开距离,使我们的创作即不偏离传统,又与传统有本质的不同。上面说了,如果我们的创作与古人的没有区别,不能展示时代的特征和面貌那就失去了意义。如果完全变成了复制,那这个社会、时代还需要画家么,印刷要比手绘强得多。
  因此,作为一名画家,展示当代的人物景像和时代气息是必要的。在中国画的历史发展中这样的例子是很突出的,这里要彰显的是一种创新精神。“笔墨当随时代”, 也是一种创新精神的体现,我们所创作的作品如果和先人的作品没有区别,无法分清时代的界限,就无法体现时代的气息 。在我的绘画作品中实际上很容易看到时代的气息,最主要的在于笔墨、气韵、神采、风格、等都与前人有着明显的不同。
     记者:您是怎样从创作中去体现自己的艺术追求与精神追求,另外从美学角度谈您怎样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美学情怀和感受?

    杨:实际上从事绘画本身就是在追求一种精神境界,人总是要在精神上有所追求并升华的,物质上的既得利益是那么的短暂,虽然我们这个时代以物质追求为第一要务,但物极必反,精神空虚会滋生许多社会问题和诟病。而艺术是提升一个人精神素养的最佳补品,因此,我希望通过艺术作品明确自我和自我价值的真实愿望。
绘画作品的创作在思考某种题材、形式、构图、色泽、风格的同时即产生了对作品的美学定位,每个画家都有对于题材的选择倾向,或厚重、或清逸、或山水、或花鸟这既是一种自然的美学倾向和选择。
    记者:谢谢您接受采访。
  杨:不客气。
 
 
 
画家杨丽凤专访(二)
 
时间:201245
地点:北京画家村  杨丽凤工作室
采访人:李怫麟
受访人:杨丽凤



   
记者:在牡丹题材之外,您还有“宇宙系列”“朦胧系列”请您谈一下基于这种想法的创作构思以及所要表达的内涵?
 
       杨:这是我在传统中国画创作之外,运用中国传统绘画笔墨技巧创作不同于传统绘画题材的一种新的尝试。我想,从一个画家的角度讲,采用不同的绘画形式,拓展自己的思维与想象空间,丰富创作题材,这是我必须考虑的,即便是这种尝试的成功很难,但在绘画的道路上,我也会在一定的时段内去研究和开拓这种想象与实践。罗兰说过:“唯有创造才是快乐。”因循守旧只能丧失本来是优秀的东西,继承并能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才是我们这一代画家所应承担的责任。
    记者:提到宇宙空间的层面,总会使人在思维上有所 超越,想法更趋丰富,无疑这对绘画艺术的创作会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您怎样想?
    杨: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改变思维想法的问题,由于中国画历史悠久,又有其他画种无法取代的优势和民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哲学内涵。正因为由于这种优势的全面传承,导致了创新能力与开拓能力的不足,这也是人们更喜欢宋以前绘画的原因,因为宋以前的绘画的时代差异性很大,宋是宋,唐是唐。而后来的绘画,特别是文人画,时代差异变得模糊,有时我们已经分不清是哪个时代或是哪个人的创作了。我创作“宇宙系列”就是力图在思维上寻求突破和改变。中国画的写意特点实际上符合我们遥望太空飘渺朦胧的状态,这也是我在思考绘画创作时的一种理念。

 

    记者:我们总会听到许多老师倡议绘画创作要离开书本法帖,向大自然、向生活汲取丰富的养分,这就有一个问题,即临摹和写生。您侧重于哪方面,您有哪些独立的思考应用于自己的创作之中?
    杨: 中国传统的绘画给人感觉确实不太重视写生,写生的观念是从西方引进来的。由于后代的绘画者承袭了前代的精华,有许多可供参考的摹本,所以有些画家终身在这些经典的摹本里学习参悟。但有个事实可能有些人没有考虑到,就是传统的中国画(这里指写意)有的大师,他们虽然不太重视写生,但他们的记忆力和眼功是极厉害的,就像现在的照相机。他们将所见的山水、花鸟、人物可以凭所见及记忆描绘出来。这也是当我们外出在远处看到山水、小镇,就一下会想到中国画的意境。古人早在这方面找到契合点。所以这里我觉得不是写生或临摹的问题,主要是眼功和记忆力的问题。这两方面不行,即便是到实地写生,也不能将写生的题材真正融入到创作中,达到理想的境界。
    记者:当您仰望浩瀚无垠的天空时,创作的激情和灵感就会融入到“宇宙系列”的世界里对吧?
杨:对,而且有种回到儿时的感觉,复归于婴儿是绘画乃至人生的最高境界。

    记者:这不单纯是向大自然汲取养分,也是在倾述自己的心灵世界?
    杨:是的,中国画的笔墨神韵和所蕴含的美学特征、哲学语境在世界上无有匹敌的,我在创作中,自然就是向世界在展示我的心灵世界乃至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哲学思想。
    记者:回到人文精神层面上来,中国画,特别是中国的水墨画是非常独特的一个绘画品种也最能体现中国文化和人文精神。您怎样在水墨牡丹等绘画题材上叙述您自己的人文体会和思想语境?

    杨:多年来,我一直在思考水墨画的内涵和水墨画到底在哪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人文精神支持以及哲学语境。当然,在中国书画艺术中有许多用语言无法表述的而又使人难以割舍和迷恋的东西,我想正是这种因素的存在,才使得中国水墨画在笔墨之间流露出高度精神化的诗意境界, 我们也可以说是一种无意识的精神迷恋与哲学思考,这也是历代伟大书画家所共同追求和共同理解的心灵语境。那种造幻梦境的笔触我想也只有在中国水墨画和水墨画家之间才能得到神理的沟通。
 
  记者:实际上,探索艺术就是在探索一种精神追求,或者是要实现一种精神的超越,您怎么看?

    杨:有时候,当我们审视时代的发展时,我们会有某种莫名的惆怅和失落,在这个空前繁荣和鼎盛的时代,我们今天的生活已经与先人的生活出现了本质上的差别,这种差别主要体现在物质与精神上的差别以及人类对环境的漠视和改变。那么,在这种已经非个人可以左右时代的环境了,作为我们的个体,首先应该在精神上寻求到某种寄托,如果精神找不到家园,我们自身也会被时代的物质洪流无情的吞没。从事绘画就是要在这个充满物欲的世界中给自己找到一个精神的家园。 于是,我们在可见与不可见的、消失与存在的、过去与现在的等诸多因素共同构成了这个时代的生活中,去体味精神的飨宴。并且从空间概念上来讲,这个时代的生活已不再是一个身体经验的空间,是实现精神灵魂的超越。
                
    记者:在绘画艺术道路的探索中有没有一些事情对您产生了重要影响,并直接影响了您绘画风格的改变?
    杨:几次洛阳的牡丹写生,今天的重彩牡丹就是从那时启发而来。   
    记者:从本质讲,绘画艺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它通过人们的视觉去感知作品表达的内涵,思想及事件,以及作者的心灵,我这么理解对么?
 杨:对,绘画是视觉的艺术。欣赏者在观看作品时,观者付诸了大量的经验、知识、情感以及自身对作品的理解。观者通过图像与艺术家进行交流,艺术家通过图像使用各种语言、和符号将情感状态、创作冲动表现并持续下来,绘画作品在这里成为一种中介空间,它沟连了作者于观者不断变化的交流关系。      
    记者:那么,我从现在的许多绘画作品中却感受不到这样的状态,所感受的基本是古人的一切,即许多人都在重复古人的,美其曰传统,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杨:这里要强调的是“笔墨当随时代”的问题。其实我们要学古人的是一种“精神”而不是重复古人的作品。如果简单的重复古人的作品,那就失去了中国画特有的精神,变成了复制。光大传统和复制传统是本质不同的概念,这一点需要明确。也就是说,我们创作绘画作品集中要展示的除了作品本身之外,就是作者在这个时代的思想认知以及人生感悟。如果什么也没有,展示在画面的都是古人的一切,这还有意义么?
     记者:我是这么看问题的,传统必须要学的,从入门到整个的绘画人生都离不开传统的承袭,但拿传统当创作,而不是作为创作的根基,那和摹拓、仿制也没什么区别,更无法表达自己的思想及时代的风貌?
     杨:您这么想是对的,学习传统就是作为一种根基和对古人创作的理解。我们创作书画作品必须要展示我们这个时代的风貌和特色,这也是作为我们当代画家所首先要思考和必须身体力行的。舍此,我们创作了毫无创造性的作品,不能展示时代的风貌,将有负于后人。     
        

       
    记者:从当代社会、时代发展的角度来谈,您怎样在烦躁的社会风气之中静下心来进行创作?
    杨:这里也涉及到自我控制力的问题,面对媒体异常发达、声光电全面袭击每个人的大脑时,的确不容易从这个环境里摆脱。但我们还是要探索一条属于自己的在精神上的道路。绘画恰恰给我提供了这样的一个精神上的人生追求。当拿起画笔准备创作时,内心中自然将注意力集中于心田,忘怀俗事。这时,唯一要做的就是创作出自己满意的作品。而当掷笔观览窗外一切时,就会在内心中去思考,内心的净土与世界的烦乱在两重天之间,幸得自己手中有画笔,使自己在精神上得以升华。  
    记者:在绘画艺术上,许多画家都有其一生追求的乃至不变的一些立场,他们特立独行于社会或者画坛保持着自身的绘画风骨,您有哪些不变的立场及思想?
    杨:能在绘画上取得杰出成就的画家,他们必然有自己的追求、自己独特的思想以及绘画语言和风格,这是所有大画家的共同特征,舍此也无法立足于画坛和历史。因此,就我个人而言也在探寻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和思想。当然,这种特定风格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在承袭传统,不断的向前辈学习,并以现代审美融入中国绘画,经过长时间的累积形成。所以,我在坚持向传统学习,在传统上进行有效的创新思想上,不会有丝毫的改变,这也是我一直以来坚持的创作立场。   
    记者:在北京的社会环境里对一个画家来说即能感受到一种古老的底蕴又最直接的感受到时代发展的气息,在精英云集的环境里,您怎样凸显自身的价值?
    杨: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北京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精英以及各领域里的杰出人士,就绘画领域里来讲也是如此。我身处北京,在感受北京的古老、大气、和厚重的同时,也体会着来自各个层面的有形和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也是一种动力,它会激发一个人的斗志。当然,从中我也可以明确的感受到自己在许多方面的不足。由是,在向优秀的画家及前辈老师学习之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的提升,这对我未来绘画之路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记者:在绘画的道路上,每一个人都离不开继承与引导这两个因素,那么在您的绘画道路上,哪位古人对您的影响最大,

    杨:在对前辈绘画经典及大师思想的学习过程中,明代的伟大画家徐渭对我的感触和影响最深。徐渭作为大写意花鸟画的一代宗师,他不但在绘画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开创了大写意花鸟画派,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同时,他在戏剧、文学、书法上,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影响深远。通过对他的学习和研究使我受益良多,对我走向绘画道路及从事绘画艺术都起到了极大的启迪及推动作用。
 
    记者:非常高兴能和您在一起交流,并学习到这么多有关中国画方面的知识。
    杨:我同样很高兴和您在交流 、探讨中国画,希望在国画的道路上能开拓一条自己的新路子,为新中国画作出一些贡献。

 
友情链接: 史教茂官方网站 盛世艺术网 人民画院 中国当代书画研究院 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网 北京大品画院 刘大为工作室 网络美术馆 中国当代美术研究院 中国书画交流中心 安徽书画交易网 新华网 中国政府网 联合早报网 中国新闻网 网址之家 163邮箱 126邮箱 雅昌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中国文化部 网站管理 人民画院 sohu 谷歌 网易 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