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舆官方网站 |
http://www.shengshiyishu.com/person.asp?big=831 |
评论文章 |
水色清扬——刘子舆山水画作品浅析 文 _ 河北大学副教授 袁立鹤 子舆要出本画册,纪念下多年的笔墨生活。我主动要求给他写些文字。他的近作能让人想到林逋的《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子舆早习古人法,诗文书法兼修,笔墨生动灵透。后游历于江南,以自然之山水为师,多有顿悟,并潜心于历代前贤山水画技之研究,又对宋元高古绝妙之风度感悟犹深。师而不泥,独探妙境,渐成幽静文雅、古典清逸之画风为世人知。其阅历、名位虽不比他人,但学术当不以年龄资历论。对这位憨厚敏学、潜心修为、天资聪颖而富有个性的好友,我是寄以厚望的。 他是我的大学同窗好友,既是睡在我上铺的兄弟,也是大学里难得的同乡。有极大的机缘让我们一起在首都度过我们的青春岁月,还有极大的机缘让我们毕业后仍能常常相见,一起画画,看着彼此书画上一点点的进境和生活上的岁月静好。 弹指长痕,看他写字画画也很多年了。从最初的在宿舍地上写大字,到刚毕业后多画山水之作,再到现在的卓有成就,一直都很替他高兴。我一直保存着他各个时期送我的字画,有时候拿出来以前的画给他看,他总是想急于抢过去撕掉。虽然每次都被我阻止,但这也说明了他的进步。 甲申岁,大学毕业,我们各自顽强地在京城打拼生活。丁亥岁,他决定去南京任教,匆匆一别。己丑岁,他从南京回到北京后的作品又更成熟了几分。壬辰岁,得观他的近作,画面宁静安逸,从恣意纵横的挥洒复归于安静的笔线,让观者琢磨其中的奥妙,边读画边品味《诗经》、《古诗》、《楚辞》的淳朴温妍之美,开始细细咀嚼以前不曾搞明白的唐宋诗句。徜徉子舆的画中,在那些熟悉的笔墨语言中琢磨出了许多别样的东西。当然,其中可能更多的还是年纪和阅历上的改变。于是,他这画和诗在我而言变为了不能分离的成分。“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桃花烂漫雨初晴”,“满怀春绿酒,对月夜琴幽”,我在诗的字句里体味子舆的画境,回想我们的青春生活,体味我们各自经年所看见的风景。湖泊溪流,梨花、桃花、乌桕树、松树,怎么表现画面的意境,是他一直以来在探寻的东西。盛夏的北戴河,和子舆在海边的联峰山下共话,我们谈论诗歌,谈论山水画的意义,山水画的笔墨,山水画的境界。骤雨时至。 “闲寂古池旁,澄怀观道。”眼前一亮地直指人心的快意。这种自由的渴望引导着子舆近来对笔墨对诗歌的基本诉求,有青春的激昂,有摇滚的奔放,还有西北风民歌的抒情。 他喜欢山水,也喜欢田野,希望在泥土的气息里嗅出一丝丝的诗境。所以他并不太喜欢那种五彩斑斓的画风,燥燥的总感觉缺了些宁静的味道。他在宋人的诗里读到了真切的美,一如苏舜钦《暑中闲咏》:“嘉果浮沉酒半醺,床头书册乱纷纷。北轩凉吹开疏竹,卧看青天行白云。”有着空旷的深邃,信手拈来,可以是山水花木、亭桥台榭的自然生发。他的传统功力渐深,笔墨潇洒精道,神采飞扬,精品力作越发多了。 子舆的笔墨语言个性鲜明,画风空灵简淡,文气逼人,画作极耐人寻味。 子舆作画让他快意,让他自省,让他在寂静的夜里,享受灵魂出窍般的神游。每有新作,朋友们都会及时地给予他大方的褒奖,谦逊的子舆也最是受用。 他的作品既有北派山水宏然浩大的气象,又有南派山水笔墨的精微与含蓄,“弘道养正”、“微妙玄通”深谙其里。他传统功力扎实、构思严谨、笔墨松动内藏雄劲。他注重生活,思变化、求新境,深入浅出,憨妙兼具,可谓气象万千。 憨厚的子舆不仅画画得好,而且注重画功之外的修养。近几年他在大学里写了不少文章,在思想上、学术上都有自己独到的见地。这也为他的创作增加了理论上的支持。 画好画,做好人,是每一个从艺者秉承的理念。子舆就像他的名字一样,乐于秉承先贤的思想,待人以义,在交友中从不计功利,以感恩的心与人真诚相处。我常说画山水者必有大胸怀、大境界,画画其实就是画自己,是自己与内心的对话。 峰高无坦途,宁静而致远。山水不仅是技艺上的传承,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弘扬。深信子舆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代,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会走得更加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