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浩官方网站 |
http://www.shengshiyishu.com/person.asp?big=912 |
国浩---个人成长录 |
学书记
——国浩
生时多艰辛,长成多磨难。
待哺母见背,只有父兄伴。
少时似愚童,性烈又痴顽。
身长不数尺,力不撑一担。
家父时教诲,薄艺要立身。
天生顽皮苦,只恨性不坚。
少不更其理,愚顽其性坦。
每每笤帚挥,皮肉志益坚。
左手提水桶,右手握巨椽。
大路即当纸,月光照我影。
闻鸡已三遍,欲暑五更天。
蹉跎岁月过,汗浇肘腕间。
十年磨一剑,独痴把字练。
净心沐翰墨,随缘书自然。
字字问渊源,笔笔记心间。
字不问三九,三伏笔不管。
纸如人厚时,只求墨滴穿。
十年弹指过,不敢有懈慢。
行到水穷处,峰回路已转。
墨池笔成冢,功到自然见。
墨浓画劲遒,峰苍笔道老。
月光知我痴,鹅池见我苦。
不求功与名,只愿书有成。
不忘父教诲,回首泪潸然。
今日成此书,不敢有心安。
无涯学海中,常有墨香伴。
国浩,陕西三原人,1992年出生。自幼孱弱多恙,但学习书法的精神却强于常人,他的书法作品直见人的心灵,他生活状态的坚勤,拙朴,真诚,踏实,在其书法作品中都有很好的体现、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赵长青曾说:国浩对书法的领悟和真诚,和他的学艺之路,以他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和他做人的态度,可称为书法奇才。
国浩五六岁就开始学习书法,他的从艺之路远比一般人困难,但他的理想坚定,信念执着。那时国浩虽然对书法的概念不是很深,以他对书法的痴顽,十几岁就开始走南闯北拜师学艺、心诚笃而志弥坚,这种素质预示着日后的大成。
书如其人是千载的古训,国浩的书法作品直见心灵,他生活状态的坚勤、拙扑、为人处事坦诚而认真。无论在什么时候只要讨论起书法他的态度总是非常的专注和单纯。他是用心在去感悟书法。
对于国浩所关心的事情就是;如何怎样能写好字,他是了解和分析古今书法的创作动向,每一次都是在寻找如何由此来借鉴充实自己,他说;无论古今只要是好的书法作品都有学习和借鉴的可能,古今结合是一件很值得我们来探讨的。
国浩初临欧阳询的九成宫碑、后学习魏碑再转入钟繇、王宠、黄道周、其为了能把魏晋小楷与碑很好的结合,付出了很刻苦的临习以求通会。其书法侧重于魏晋楷书,在实践的过程中,除了注重把握点画的凝练坚实、结体端严紧凑的进本原则外还特别注重用笔的流动与变化,古人在写书法的时候,只是求到的自然,或者连贯的书写,所有的用笔形成都是很自然的融入书写过程,并不是做作和特别的修饰,我们后人在学习的时候看不到墨迹,只能去依靠碑刻来摸索用笔。国浩正是抓住了这一书写的乐趣,书法艺术最核心的要素,在用笔演变的过程中并不是刻意的加以修饰,而是大胆用笔,在宣纸上充分的展现柔软笔锋在果断运笔中自然形成的变化。从而具有一种古拙的气息。用简单的方式诠释了对技巧的轻松把握和发挥作用,正是因为这样,国浩的楷书从面目上,到笔法上并不拘泥于与某碑或某家相似,就是他常说的;学古人到最后能为自己所用这才是最好的学习者。
国浩虽然年轻,同时在艺术上也确立了自己永远的追求方向,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在学书过程中的艰辛和甘苦,不熟悉他的人则通过作品来感受他的努力。
许多人都知道,国浩那一年去杭州拜师求教,在这以前他连火车也没做过,十多岁年龄的孩子孤独一人,没有任何人的引荐,他未必知道杨龟山立雪程门事但是他用他的精诚打动了老师;幸得老师垂爱,登堂入室,点石成金。
起身底层,国浩已他对书法和做人的韧劲忍耐而谦和,乐观而包容,克服多重困难,去北京拜师学艺,以其颖悟之资。立雪之诚,潜心书艺,寻名师访名友,终有所成,屡次在全国书展中展露头角。
国浩不仅拜访名师,还临遍名帖。直到现在,这一直是他的一个习惯,名帖是最好的老师。
受过赵长青、朱培尔、李刚田、华人德、羊晓君、梁小君、等书法名家的指点。
国浩稍得空闲,走进自然,遍访祖国名山大川,在自然中陶冶自己的胸襟,浸淫着自己的文化。
国浩现在在艺术上也确立了自己的追求方向,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在学书过程中的艰辛和甘苦,不熟悉的则通过他的作品来感受到他的努力。国浩的书法没有草率的跟随时风,没有盲目地追求奇怪,而是沿着自己选择的道路冷静地不断前行,并由此显示出自己的价值。因此,我们有理由期待他取得更大的进步与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