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孙堤官方网站
http://www.shengshiyishu.com/person.asp?big=262
个人简介

郑孙堤、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第六届、第七届理事,原汕尾市美协主席,汕尾市第一届政协委员,第二届、第三届人大代表,现中国海洋画研究院副院长,汕尾市美协名誉主席,汕尾书画院顾问,中国文化管理学会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 国画“搏”入选由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的《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艺术成就展》。国画“旭日东升”应邀参加中国文化管理学会、中国博物馆、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书画艺术成果展》。“古礁新浪弹为曲”获《走进广东友和杯第六届海峡两岸书画大展》铜奖,《海歌鸥舞颂回归》在澳门回归十周年世界名家书画展获优秀奖。多件作品在新西兰、澳大利亚、港澳地区及国内外展出、获奖,并被多家文化单位及个人收藏。在北京首都博物馆、河南平顶山、广西钦州、福建厦门、海南三亚、深圳、东莞、汕尾等城市举办个展联展。《南方日报》、《广东电视台》、《中原书画报》、《广州潮讯》、《炎黄世界》、《新世纪艺术》、《中国文化报》、《中国海洋报》等多家媒体杂志专题介绍。出版《郑孙堤画集》、《郑孙堤作品选》、《海之恋》诗画集及大型挂历多部,名字及作品被编入《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录》、《中国当代文艺名人辞典》、《中国美术家》、《世界美术集》、《中国艺术名家》等多部辞书及画集。 详细
作品
山水居人和谐天际
海恋
海歌鸥舞
胸储沧海意卷风涛 90x90
一帆风顺
晚归
艺术家资讯
精思寄大海,灵性展惊涛
郑孙堤先生和他的海洋画------黄沧海
    国画是我国绘画艺术的奇葩,千百年来种种艺术流派争相辉映,成为中华文化的特色和骄傲。它以山水、花鸟、人物为主要题材,涵咏丰厚,写意深刻。然而它的笔触却极少涉及人类生命之源一一大海。
    中国海洋画研究院在今年11月9日发表文章指出:“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18000公里的海岸线,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上蓝色疆域和7000多个岛 屿。但在历史上却因种种,原因,造成中国美术史上中国海洋画几乎一片空白。今天随着改革开放,沿海经济文化飞速发展,开展研究、创作中国自己的海洋绘画,已是中国当代艺术家不可推卸的责任。”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画坛上,开始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海洋画家和画作,他们心仪大海,放眼海洋,情系海疆,矢志许身于海洋绘画的创作。在他们的画笔下,展现着大海的雄奇博大渺远无穷,并力图将大海的风姿气度以及妙化灵动的惊人之美赋予精神生命的寄托,把国画的题材拓展延伸至意蕴无穷的新境界。
    2006年7月由著名海洋画家李海涛发起,徐生华、宋明远、郑孙堤、徐永新等国画家积极响应,在北京发起成立了“中国海洋画研究院”,短短几年就连续举办 了四届全国性的海洋绘画展,一大批以海洋为主题的优秀画作令人耳目一新,为国画园地增辉添彩。这其中,我省美术家协会第六、七届理事,汕尾市美术家协会首届、二届主席,三届名誉主席,中国海洋画研究院副院长郑孙堤所作的一系列海洋画是其中极受瞩目的作品。今年已六十七岁的郑孙堤出生在“目观辰浪,夜闻涛声,朝踏礁滩,夕赏干帆”的广东汕尾渔村,  自幼就酷爱大海,从提笔习字时起,便一边写字一边学画。小学时代他的图画习作便连年在校园展出,上了师范对绘画简直到了痴迷的地步,他画身旁的渔女、舟楫、港岸、红帆及寥远的海天,全都取材于他所熟悉所热爱的人物的情境。他的画从形似发展到神似再升华为形与神的谐洽。年轻时的郑孙堤就被海边的百姓和渔民 们亲昵地称呼为“大海的儿子,自己的画家”。
    为了紧紧地拥抱住并毕生许身于展现他心中的大海,孙堤师范毕业后没有去从事教书的职业,而是毅然背着画板回归海边,一边担任渔业社的会计取得仅够糊口的饭钱,一边观察海洋,寄寓大海,绘绘大海,过着清贫、专注而刻苦的生活,与大海为伴,以画卷为志。他这一扎就是五十个春秋。
    案头的画作日积月累,报刊杂志不断有他的画作发表,期间他虽然常常远赴广州遍求名师点拨,获得过关山月等多名大师的关注和指导,但郑孙堤所走过的主要是一条自学成才之路,其艰辛与付出的确远超常人。
    走进郑孙堤的画室,四壁悬轴,一面面视角不同的大海扑面而来,有波平如镜海天幽远的蔚蓝诗境,也有激浪千叠拥潮拍岸的惊啸天歌,幅幅画面渗透着浓浓的大海的意味,海的渺远无垠,无坚不摧的浪击,迎涛抵柱的海礁,拍天溅起的千姿百态的浪花都有着撼人心魄的伟力,这伟力既是大海的性格,它蔚人大气,启人拓胸, 又是某种人格精神的赋形,令人感动,生发深思。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是孙堤海洋画作的繁荣、创新和成熟期。他的画作不断被选入我省和全国的重要画展并获奖。广东电视台、《南方日报》、  《羊城晚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海洋报》都先后作了专题介绍。
    用国画画海,历史上极少有人尝试。古人基本上没有留下表现海浪海涛技法的表述,在山水画中表现水浪传统上采用鱼鳞纹的办法,它只适合比较平静而顺流的江、湖,却无法显示大海巨涛的千钧之力万态之姿。孙堤通过无数次的观察和实验操作,摸索出一套处理浪花、波头、遗泻的办法,真切地表现出层叠的冠浪、漩浪、激 浪、碎浪等不同时刻的“万方仪态”,在传统的墨分五色的基础上,采用没骨湿化法画浪,  以留白、烘托、擦染等各种技法表现海水的各种动态,画面中有澎湃的怒浪,又有涓细流,通过黑与白、大与细、动与静、湿与干的对比使画面具有整体感和节奏感。对海石的不同状貌,又以勾、皴、擦、染及长线、短线的谐和配合表现其坚硬的质感。
    孙堤的海洋画已自成一格,所涵咏的精神具有新时期明丽、开阔、奋争的时代特征,在技法上更是不拘一格,超越古人,超越自我。
    他的力作《博》排浪拍天,击石无阻,表达出勇往直前的气概,观者为之动容。此画入编荣宝斋出版的大型画集,并在北京国家大剧院展出。而《海韵图》重在表达大海雄阔的态势,激越不息的动感,令人怀想永不止息的呼唤和歌唱,人与大自然的哲理尽在其中。《海纳百川》则展示山川与海洋的交相辉映,远近川流终归大 海,唐人李忱诗曰:“干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几近此画的原旨。当然艺术形象永远大于人们所赋予的思想,孙堤的海洋画正是如此,因而在观赏他的每一幅海洋画的时候,总会浮想联翩,遐思万千,而振奋、激励、上进、不屈则是其共同的旋律和主题。
 
友情链接: 史教茂官方网站 盛世艺术网 人民画院 中国当代书画研究院 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网 北京大品画院 刘大为工作室 网络美术馆 中国当代美术研究院 中国书画交流中心 安徽书画交易网 新华网 中国政府网 联合早报网 中国新闻网 网址之家 163邮箱 126邮箱 雅昌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中国文化部 网站管理 人民画院 sohu 谷歌 网易 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