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连瑞官方网站
http://www.shengshiyishu.com/person.asp?big=332
个人简介

张连瑞,1937年12月出生,山西省清徐县人,曾任希望出版社副总编辑、全国幼儿读物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现任国家美术编审(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研究院艺术委员、中国兰亭等20多家书画院名誉院长、山西省文史馆馆员、山西博雅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山西省工笔画协会副秘书长、山西省出版工作者协会理事、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从事美术创作和编辑出版工作60余年来,于1970年创办了山西省第一个儿童期刊《红小兵》。创作出版了《神牛》、《滴滴鞋》、《好榜样》、《神女峰》等8O多本儿童画册,发表了《童心与儿童文学》、《儿童画与童心》、《论美术读物的特征》等论文4O多篇,编辑出版期刊、图书二千多册,获“国家图书奖"、“全国冰心儿童文学奖"“全国优秀少儿读物奖"等全国、省级以上奖的有百余种(次)。创作的美术作品主要有《队里来了新伙伴》、《深更半夜》、《开路》、《彩珠挂满架》、《应县木塔的传说》、《一双红手套》、《神泉》、《穷人穆萨》、《春染小溪》、《喜相逢》、《瑞雪》、《晓露欲滴》、《春华秋实》、《文诗书画四条屏》、《较量》、《竹林雅集图》、《观沧海》、《碧峰龙挂》、《春染峡江》、《中国民间传说画丛》等参加了由中央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四、五、七、八、九届及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坐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展,与奥运同行全国当代书画名家作品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2、55、6O周年全国书画艺术成果作品展,全国优秀书籍装帧作品展,全国优秀少儿出版物成就展等3O多次,部分作品参加了意、美、英、法、德、曰、瑞、新等十多个国家的国际性美展。作品多次获奖出版、发表和入编画集,有的被天津博物馆、国家奥申委、抗战胜利纪念馆、中华全国总工会、周恩来纪念馆、南京长江书画院、银川美术馆、中国名家书画院、台北乾隆艺术馆、山西省人大、山西省档案馆,毛岸青、邵华、毛新宇等国家单位和领导个人收藏。《人民日报》、《新闻出版报》、《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连环画报》、《中国书画报》、《中国书画研究》、《中国当代书画》、《中国美术家》、《水墨名家》、《中国美术博览》、《人民美术出版社》《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新蕾出版社》等3O多家国家级、省级报刊、出版社发表和出版过大量的美术作品及专题报导,电台、电视台也多次专访和报导。出版有《张连瑞水墨儿童画选》、《张连瑞中国画选集》、《张连瑞中国画新作选》、《中国国学名家张连瑞书画选集》、《张连瑞中国画挂历、台历》等。生平事迹被编入《中国现代美术家人名大辞典》、《中国美术·书法名人名作博览》、《中国美术·书法全集》、《世界书画名家大辞典》、《中国出版人名大辞典》等8O多部全国性大型辞典中,国家新闻出版署为其授予“园丁荣誉纪念奖章",曾荣获国家文化部等单位主办的“中国文化艺术政府文华奖最佳创作奖"、“中国当代德艺双馨书画艺术家"、“中国文艺终身成就最高荣誉奖"、“中国百位艺术大家"、“当代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书画家"、“齐白石艺术奖美术类金奖"等的荣誉称号。 作品润格:5000/平方尺 详细
作品
张连瑞作品
张连瑞作品
张连瑞作品
张连瑞作品
张连瑞作品
张连瑞作品
艺术家资讯
爱心·童心·润物无声

         张连瑞/文


   “儿童画”顾名思义,就是以儿童为对象的绘画。以作画的人来讲又可区分为儿童自己画的儿童画和成人取材于孩子生活的儿童画,儿童画不仅孩子喜欢,大人也很喜欢。
    60年代未,在史无前例的书荒时代,我为我省创办了第一个儿童期刊—《经小兵》。给如饥似渴的孩子们带来了精神食粮。从此,我便与少儿编辑出版工作、为儿童编绘美术读物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干就是30多年。虽说为儿童绘画被社会上称之为“小儿科”,但我却乐此不疲,我热爱孩子、熟悉理解孩子,并孜孜不倦地在这块土地上辛勤耕耘,在人生的旅途中,倾注了自己所有的精力。
    要想画好儿童画,我认为首先必须要有一颗“童心”我国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贽曾提出的一个重要文学创作思想—《童心说》,他认为“童心”就是真心,是“绝假纯真”的“最初的一念之体”,“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童心”应该是不带任何偏见地观察事物的真心。所以,从艺术史的角度来看,对“童心”的追术是世术创作和审美观念成熟和发展的结果。李贽的“童心”是泛指所有的文学和画家创作应具备的一种心理素质,我们成人都好像已经从上帝的“伊甸园”被逐出的亚当和夏娃一样,再也回不到那个可爱的乐园了,但可以去儿童的书画中重新享受那已经失去的乐园的乐趣。作为画家,不仅要热爱孩子,还要掌握一些扎实的儿童生理和心理知识。以缩短画家和儿童之间的由于年龄距离而造成的认识、情感、思想上的差距,更好地画出孩子的喜爱的图画来。
    其二,“情趣”是儿童画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那么“情趣”的实质究竞是什么呢?在代文学理编家刘勰曾有著名编簖:“物色之动,引起了人们内心的活动。联系我们画画,就是说,画的应该是动的,那么,心也就动了。心动,就是激动了情,引起了兴趣,使绘画作品与读者内心之间产生了积极联系。有情趣与为情趣都能体现内含的力量,有情趣可产生亲近和吸引的力量;无情趣可产生疏远和排斥的力量。那么是儿童艺术作品中为何体现“情趣”呢?
    儿童自身的发育,形成儿童自己的心理因素,自然也就发展为儿童自己的忠情与情趣,这与成人对儿童情趣的忠爱并不是一回事。不能以成人的情趣来代替儿童的情趣,而是应该科学的态度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掌握孩子们的观察角度,力求以孩子们能够接受的表达方式来从事自已的创作。有时候,我们所描绘的是儿童的题材、形象也是儿童的、内容情节也是儿童的,在画家看来,可以说是很有情趣的了,但对儿童来说,他们却艳云以冷眼相待,不买画家的账。
    要使孩子们欢迎画家产生出来的作品,这就要求画家必须要热爱孩子,熟悉并了解孩子,研究和掌握儿童的观赏心理和生理特点,在孩子和画家之间架起一座“相通”的桥梁。
    当画家为儿童描绘某一形象时,本身也要有这个形象的感情。从“物我两忘”达到“物我同一”的境地,使纸上本无生命的和情趣的外界事物,仿佛是有人的生命活力,无得有人性,画家为儿童题材作画,也要充分地酝酿,进入角色,塑造儿童感兴趣的形象,扮演不同角色,运用想象,走近不同角色的内心世界,创造性的塑造出种种艺术形象,为了得到孩子的喜爱、丰富其想象力,可以充分地根据需要变形,夸张和发挥其艺术表现手段,以激发起孩子的观赏共鸣。纵贯中国从古人、当代到现代的著名画家对表现山水、花鸟、人物等方面已经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名人名作层出不穷,而在描绘儿童内容方面却不多见。所以,我权衡本人的主客观条件试图在以水墨淡彩的手法编织一种独具一格的艺术语言,以表现儿童的生活与学习、游戏和运动、亲情和友情、风俗和境貌、幻想和创造性,以及对社会和大自然的态度。表达他们的天真纯朴、爱恨分明、乐观向上、生机勃勃、让心灵美与自然美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创作实践中,努力体现民族美学的传统与童趣特色的有机结合。
    其三、为儿童作画,引起孩子们对画的兴趣,就必须注意中国画中的“传神”作用。“物色之动”就是讲“传神”,我们要求图画不仅要形似,而且要神似,没有神,就是呆板没有生命的东西,而僵死的东西是不会有情的。
    中国绘画不同于西方绘画,自古至今就把抒情写意作为终极目的,不着重描写形象的逼真肖似,书画评论中有云:“唐尚韵、宋尚意、元尚境”等。文以情胜,绘画亦然。因为有了人的情感,所以才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之佳句。齐白石、王雪涛、八大山人的花鸟画所以被人们折服倾倒,正是他们的画中浓郁激愤的真情流露所使然。“佳有与时代合拍的真挚自然之情才会引起人们的共鸣。老前辈潘天寿先生说:“艺术以意境为极致”。意境是中国画艺术至主的境界追求,那是一种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精神体验,是情与景的水乳交融。“立象以尽意”,这是任何一位画家都应时刻铭记的其言。“立象”是手段,“尽意”才是目的。绘画艺术的意境美,就是托其能以少脞多,以有限示无限。所以,为儿童作画,为了传神、就更应该点出所表现的主题,在具象中提炼概括、在物象中近变化,适当夸张、变形。巧妙地处理好时空这间的虚与实,水墨韵律的浓与淡,重与浅、物象中疏与、大与小、多与少、近与远等的各种变化。一幅画,太实在必然流俗乏味,是选反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太虚势必走向虚无主义的泥潭,从而脱离绘画艺术本体。所以,能否善于把握画面的虚与实的关系,对意境的创造来说,意义是重大的。
    其四、画好儿童画,必须要深入儿意生活。没有生活徒具形式的作品是不会感人的。古人云:“外师造化”,生活是艺术家创作的源泉,庄子日:“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毛主席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所以作为一个画家要以亲和的态度拥抱自然,拥抱生活,自古研究自然就是人格修炼的途径,自然使万物充满生机,使艺术充满活力。所以:作为画家到生活中去,寻找到表现艺术语言的符号。于是,我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到小学、幼儿园、社会活动场所、农村田野、山地海边、街头巷尾,观察孩子们的活动,熟悉他们的喜恶、理解他们的童心,将孩子们原有的、出奇的想象力和对大千世界的审美意识、以及把万物都看作具有生命有人性和人情等特征的思维方法变成了自己的思维方法。然后以绘画的语言表现出他们的天真无邪的稚气,他们的友爱,他们的真、善、美的情操,他们的幻想、他们的喜好和创造性。常言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所以,我国老前辈著名画家力群先生看我画后曾在评论中赞许地讲:“……张连瑞同志经过多年的创作实践,形成了清新而凝炼、细腻而传神、夸张而富有事物特征的个人风格,充分体现了有如儿童绘画似的“童心”、“爱心”和“诗心”。
    我虽年过花甲,但童心不减,愿以一颗真挚的爱心,为孩子子们画出喜闻乐见的画来。

友情链接: 史教茂官方网站 盛世艺术网 人民画院 中国当代书画研究院 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网 北京大品画院 刘大为工作室 网络美术馆 中国当代美术研究院 中国书画交流中心 安徽书画交易网 新华网 中国政府网 联合早报网 中国新闻网 网址之家 163邮箱 126邮箱 雅昌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中国文化部 网站管理 人民画院 sohu 谷歌 网易 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