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淡飘逸 情景交融
——著名画家张金荣绘画艺术浅析
李子喜
观画家作画是一件很惬意的事,从画家的神态中可领略到一种愉悦心神的艺术享受。乙酉之秋,在滨州帝都宾馆亮丽的客房中,我有幸观看著名画家张金荣先生作画,感受匪浅。
作画者有匠和家之分。匠者作画十分拙劣,虽精心却难免疵漏百出,给自己和读者都造成遗憾。但张金荣却不同,他作画时虽围观者众多,但其泰然自若,悬笔提腕,轻松舒畅 ,笔锋如游龙走凤,线条简洁流畅,不禁令观看者扼腕赞叹;他用墨浓淡相宜,干、湿、焦十分得体;让笔者感到惊讶的还是他的用水用色,达到了一种出神入化的地步,在笔洗中掬几滴清水,轻轻洒在宣纸上,然后淡墨泼洒,就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或是用几种颜色,长锋的笔蘸水只是轻轻地调和,到纸上就出现清新的感觉。中国画讲究的是笔墨效果,这主要是取决画家内心世界的感悟和艺术修养的融合,一个出色的画家,他的笔墨中体现着一种精神,凝聚着一种令人神往的艺术张力,张金荣先生笔下的作品就是如此。
张金荣老师是天津塘沽人,由于勤奋,他的艺术之树上始终是硕果累累,1969年他在天津美术出版社从事连环画创作,作品《盐滩怒火》在全国连环画展上获奖;后来他参加年画创作,作品《春风送暖》又在全国年画大展中获优秀奖;此后他又迷上了版画,有六件版画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他还搞过漫画,在全国漫画展上获佳作奖,不仅出了画册,还被列为中国漫画百家之一。1985年,由于他的成绩突出,被中国美协吸收为会员;1994年《张金荣美术作品展》在天津开幕,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作家冯骥才、天津美协主席秦征题词祝贺,展览分五个部分,参观者在油画、国画、版画、素描和标志设计作品前流连忘返,深深的被先生多画种的创作所折服,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展览在美术界引起了轰动。
近年来,金荣先生对人物画尤为情钟。他的作品画面景情并茂,用笔洒脱,人物与背景相互应衬,以景托人,更加显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使作品栩栩如生,达到了一种较高的艺术品位。意境为主,对客观的人物进行描绘,把自己绘画的激情变成作品的灵魂,这是先生成功的主要因素。能熟练地掌握造型,是他的又一特长,由于他曾从事过连环画创作,在人物画创作上造型掌握得比较准确,笔锋随意发挥,宣纸上的人物就活灵活现地出现在观赏者的面前。张金荣先生是一位严谨的画家,他在艺术道路是一步一个脚印地不懈攀登,以客观、严谨、虔诚的态度对待艺术创作,因此他的画造型夸张合理,线条洒脱飘逸,具有很高的 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在画面处理上,他博采众长,汲取了杜滋龄、范曾、王西京、吴山明、陈冬至等名家的笔墨之长,为己所用,在绘画实践中不断凝练加工,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他的画以人为主,以景为辅,情景交融,从而使画面的意境幽然,情调清新;他不是为了人物画而设景,而是把人物融到景中,达到一种至情至理的效果。
中国画要求画家必须具备艺术才情。读金荣先生的画,一种超出常规的才情充盈着画面,在他的作品中无不体现着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互动,使个性在和谐中得到释放。正是这种提升个性的创造,使他的作品有了感人的面貌。如《清秋弈趣》,整个画面注重在一个“清”字上,让读者看到的是秋天丰富的色彩与树木的厚重,而不是苍凉与荒寂,墨与色恰到好处渲染的树叶,还有那纵横交错的树根,达到了一种以景抒情的目的,而作为博弈老者与活泼可爱观棋的幼童,都富有超俗的仙风道骨的姿容。《松林清韵》如同前者,一仕女坐在石上抚琴,画面上松枝占了很大篇幅,枝干交错、疏密有致,着墨适中,读这幅画使人想到唐朝刘长卿诗句:“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作品《语鹅》则仅仅几缕迎春花,几只动态各异的鹅与老翁对面相谈,整个画面的处理得当,充盈着农家田园诗情画意,把读画者带到王羲之时代,那种浓浓的村墅之风扑面而来。
作画有苦有乐,内中甘苦不为常人所能体会到。张金荣先生从不把它作为一种消遣,而是当作一种事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在绘画道路上负重攀登,前进道路上洒下的滴滴汗水,已化作那清淡相宜的色墨,为他的作品增加了绚丽的色彩。书画艺术时逢盛世,收藏推动着市场,一些画家在市场经济中应接不暇。但是张金荣先生却始终保持着平静的心态,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正是如此,他在事业上永远不满足,这也是他作品不断进步的主要因素,他不仅画路宽,更令人钦佩的是他那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不同的题材,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情境,他都苦苦寻求恰到好处的表现语言,决不墨守陈规、千篇一律,用立意不凡的画面赢得读者的青睐。近几年,张金荣先生执教于中国美协培训中心高研班,他把自己丰富的绘画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中青年画家,并与许多名家共同探索人物画的出路。他自信地说:“五年之内,我的人物画应该上一个新的层面,会给收藏者一个惊喜。”我相信,凭着他的才华、悟性和不懈的探索精神,一定能够找到传统和现代的最佳结合点,强化自己的艺术个性,创作出更加富有感染力的新作品。
(作者系山东省著名编辑、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