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铎谈书法
李铎,号青槐,字仕龙,男,汉族,文职将军,研究馆员,全国著名书法家。 1930年4月19日生,湖南醴陵市新阳乡易家渡人。现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研究馆员,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文联委员、第三届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第四届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理事、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特约教授、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顾问、齐白石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工业大学书画学会顾问等,享受国家特殊津贴。
李铎自幼习书,曾遍临颜、柳、欧、赵、二王等字帖。后学苏、黄、米、蔡、王铎、傅山,旁及郑板桥、何子贞,上溯秦篆魏碑和汉隶,广集博采,兼收并蓄,脱旧出新,独树一帜。他以魏隶入行,独创出古拙沉雄、苍劲挺丽、雍容大度而又舒展流畅的书法风格。其作品于平淡朴素中见俊美、于端庄凝重中显功力,气度不凡,雅俗共赏,深受国内外人士喜爱,在当代书法界占有一席重要地位。近十几年来,他的墨宝多次流传到欧美等国家,影响甚大。在国内,其作品除常见诸报刊和展出外,还为许多重要博物馆所收藏,为许多著名风景名胜制匾刻石,供游人欣赏。 1995年7月,李铎第二次完成《孙子兵法》的书写任务,总长220余米,高70厘米,按原大一一刻制成碑。此碑拓已于1995年7月4日,在军事博物馆正式向观众展出,气势雄浑,效果极佳。近年来,李铎不仅在书艺上刻意求新,而且在书法理论、书法教育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曾多次以团长身份率书法代表团赴日本参加书展和书艺交流,探讨书法理论和讲学。他喜作古典体的诗词,风格隽永豪放。他的国画,浑厚凝重,构图宏阔。其篆刻自汉印出,颇具新意。
@L7 著有《书法入门》、《笔伴戎马行》,出版有《李铎书前后出师表》、《李铎书〈孙子兵法〉碑拓全集》、《李铎书千字文》、《李铎和他的艺术》、《李铎诗词书法集》、《李铎书法集》等专集和字帖。
书法是我国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数千年来一代传一代,生生不息,我们这一代的任务是继续传承和发扬光大。书法是我们56个民族赖以繁衍、联系、沟通的纽带,中华民族这么团结,文字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其实,文艺也是一种综合国力和战斗力的体现,是民族精神的最好体现。
艺林奇葩 常开不败
不断有人问我,书法会不会断根?尤其是电脑技术的发展,使许多人都不会用笔写字了。我说:这种担心大可不必,书法作为中华民族艺林中的奇葩,必将伴着祖国各项事业的发展而蓬勃发展。搞书法的毕竟是少数,这倒是个事实,不光现在是少数,历史上任何一个阶段都是少数,现在书法搞得热火朝天,形势非常好,但是对比13亿人口,搞书法的还是少数。不要因为它是少数,就担心书法不会传承下去,不会发扬下去。很多人虽然不懂书法艺术,但书法却深入民心。一过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张贴用书法形式写成的春联,家家户户不见得都懂得书法,但是非要用书法的形式表达出来,认为是个喜事,说明人民群众对书法极有感情。
当今书法事业蓬勃发展,各级书法家协会、书法团体,对于传承和推动书法艺术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不仅是现在起作用,将来还会起作用。文字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伴随着书法的发生和发展,只要文字不灭,书法这门艺术是不会磨灭的。古代书法家要想集会或组织个笔会,把几十个人从不同的地方聚到一起来是很不容易的事情,车船人马的要几个月才能到一起。大家通过聚会留下一些墨迹,还必须几个月以后才能传播开去。而现在,上网几秒钟全国都能知道,当场写画,马上会通过信号传输公之于众。这种现代化、高速的信息技术极大地推广了书法艺术,我们不会发愁无法传播了。但是又带来另外一个问题,需要当代人克服浮躁深入其中,对书法进行有力地指导,才能使这个事业真正向广度、深度发展。只听其自然那可不行,必须加强组织的力度,所以我们要搞书法家协会、搞书法组织,要搞书法展览、搞讲座、搞交流等等,这些积极的因素大大推动了书法的发展。